*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025年3月28日,杭州]前天下午,以“創新科技助力疾病精準防診治”為主題的阿爾茨海默病(AD)精準防診治生態建設活動在浙江杭州成功舉辦。活動開啟AD精準防控“雙引擎”——國內首部《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生態建設創新白皮書2025》(以下簡稱《AD白皮書》)正式發布,以及“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聯盟”(以下簡稱AD聯盟)宣布成立。《AD白皮書》核心編委團隊、AD聯盟發起人、以及來自醫學界、產業界、政策研究領域的近百位專家和生態建設代表共聚一堂,共商AD精準防診治創新路徑。
2025年3月28日丨浙江·杭州
圖丨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王健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王健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AD白皮書》的發布和聯盟的成立,是我國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他指出,2025年1月國家衛健委等15部門聯合發布的《應對老年期癡呆國家行動計劃(2024-2030年)》明確提出"三個80%"的核心目標,而《AD白皮書》的發布和AD聯盟的成立正是對這一國家頂層設計的精準承接和創新實踐。
首部《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生態建設創新白皮書2025》重磅發布
圖丨 《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生態建設創新白皮書 2025》 發布儀式
《AD白皮書》指導專家及主編副主編團隊: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王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饒克勤、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教授陳曉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施炯、精準醫學研究與產業發展聯盟投資顧問張勇、上海醫學創新發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王波,共同見證《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生態建設創新白皮書2025》重磅發布!
《AD白皮書》以精準醫學研究與產業發展聯盟以及中國腦健康行動專家委員會過去幾年的工作為基礎,結合國際進展,由聯盟和腦健康行動攜手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及中國卒中學會腦健康分會共同主導,由源墨健康分析團隊完成重要的基礎內容梳理。
《AD白皮書》內容介紹
圖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教授陳曉春
《AD白皮書》主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教授陳曉春介紹,AD作為全球性公共衛生挑戰,其疾病負擔持續攀升,我國AD防治形勢尤為嚴峻:2021年現存患者超1,699萬例,年齡標化死亡率(30.9/10萬)與DALY率(562.4/10萬)均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伴隨人口老齡化加劇,AD引發的社會經濟負擔同步激增。我國AD相關總成本2019年約為1.35萬億元。據預測,到2030年,AD患者的社會經濟總成本將達3.2萬億元,并于2050年增至11.9萬億元。疾病與經濟負擔的疊加效應,凸顯了AD防治體系的建設緊迫性與戰略重要性。
基于國際經驗與本土實踐,我國AD精準防診治生態建設形成六大核心體系——以政府統領為頂層設計,以籌資支付為保障基礎,以醫療服務為實施載體,以技術支撐為創新引擎,以社會參與為協同力量,以產業發展為持續動能,著力打造覆蓋"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照護"的全周期服務體系,通過人工智能、多組學分析、血液生物標志物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賦能,推動腦健康中心網絡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形成“基層初篩→初級腦健康中心→綜合腦健康中心→社區康復”的分級診療閉環。
專家觀點:科技賦能慢病管理
圖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靜
AD作為典型的慢性疾病,亟需通過科技手段實現早篩早診與全程管理。《AD白皮書》編委、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在發布會上以“創新科技與老年期癡呆應對”為題作主題報告,系統闡述了篩查技術革新、精準診斷突破、靶向治療進展、數字療法應用等在AD精準防診治中的關鍵作用。吳靜主任強調,未來需進一步整合“防-篩-診-治-康”全鏈條技術,通過“數據庫+技術庫+專家庫”的聯動,推動創新科技從試點走向全國,讓技術紅利惠及更多家庭。
技術前沿:從診斷到治療的創新突破
圖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施炯
《AD白皮書》副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施炯教授在“AD精準防診治創新技術現狀與發展”報告中,系統剖析了AD診療技術的研究現狀與關鍵突破,并對腦健康領域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前瞻性展望。施炯教授指出,未來需加速多學科、多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打破信息孤島,促進“醫、產、學、研”協同發展,協調基礎、臨床與真實世界研究,探索創新技術,建立規范的成果轉化機制,并根據應用反饋靈活調整,實現從前沿技術研發到臨床應用的全鏈條閉環。
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聯盟宣布成立
圖丨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聯盟成立儀式
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聯盟指導專家及發起人: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王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饒克勤、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教授陳曉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施炯、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副院長湯羅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教授羅本燕、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教授李霞、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鄭坤木,和多位生態建設代表共同見證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聯盟成立!
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聯盟由精準醫學研究與產業發展聯盟、腦健康行動聯合發起,綜合兩大平臺中AD精準防診治的優勢,構建與政府、研究者、臨床專家及企業家的高效溝通渠道,激發AD精準防診治領域的創新活力,共同推動AD精準防診治全鏈條的發展。
AD聯盟主席陳曉春教授表示,“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聯盟”的成立,標志著我國AD防控邁入多方協同新階段。聯盟近期將重點推進四大任務:社區腦健康中心標準化建設、AD專業人才能力培訓、篩查標準統一及科普宣傳強化。并計劃通過AI技術開發自動化篩查工具、建立全國性AD隊列數據庫,推動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
腦健康中心試點建設經驗
圖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教授羅本燕
腦健康中心試點建設工作是成立AD聯盟的重要基礎。《AD白皮書》提出建立"基層初篩→初級腦健康中心→綜合腦健康中心→社區康復"的分級診療閉環。目前,全國已啟動20家腦健康中心試點,為標準化服務網絡建設奠定基礎。浙江杭州綜合腦健康中心試點牽頭專家、AD聯盟發起人、《AD白皮書》編委羅本燕教授,分享了該試點依托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建設經驗。
AD聯盟系列項目啟動
圖丨從左至右:張仁萍、戴慶、陳曉春、吳猛、謝文敏
AD聯盟成立后,“腦健康中心醫護人員能力提升專項培訓”、“2025年腦健康青年基金阿爾茨海默病精準診療研究”、“基于腦脊液檢測的阿爾茨海默病標準化診療路徑建設項目”、“‘精診斷 鑒未來’認知障礙分子影像診斷病例分享”系列項目隨之啟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彬寅,介紹了“基于腦脊液檢測的阿爾茨海默病標準化診療路徑建設項目”經驗。多位專家代表見證該項目的全國啟動。
活動亮點:多方共議AD防控未來
活動設置三大討論環節,聚焦AD精準防篩診治管理、產業未來發展及聯盟戰略規劃。
《AD白皮書》核心編委團隊成員圍繞“AD精準防篩診治管理”話題展開交流討論。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杜怡峰教授主持,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作引導發言,潘曉東教授、彭丹濤教授、湯薈冬教授、謝芳教授、張寶榮教授、張楠教授、張巍教授、趙倩華教授從各自深耕領域出發,分享真知灼見。
圖丨圓桌討論:AD產業未來發展
由精準醫學聯盟秘書長、源墨健康資深顧問郭彤主持,《AD白皮書》副主編、精準醫學聯盟投資顧問、源墨健康董事張勇作引導發言,吳猛、謝文敏、張仁萍、李金河等產業界嘉賓圍繞“AD產業未來發展”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診治聯盟發起人圍繞“AD聯盟的未來發展”進行充分討論。由AD聯盟主席陳曉春教授主持,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李霞教授作引導發言,湯羅嘉教授、郭協力教授、王瑩教授、鄭坤木教授、李世平教授、陳旭輝教授、辛佳蔚教授共同為聯盟發展建言獻策。
精準醫學研究與產業發展聯盟副主席、上海醫學創新發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王波,精準醫學研究與產業發展聯盟指導委員會主委、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饒克勤擔任本場活動主持。
展望:為健康老齡化注入創新動能
《AD白皮書》的發布與AD聯盟的成立,是我國應對AD挑戰的重要里程碑。未來,通過政策支持、技術突破及社會協同,AD精準防診治生態建設將助力降低疾病負擔、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并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提供關鍵支撐。正如《AD白皮書》前言所述,唯有構建覆蓋全周期的精準管理體系,方能實現個體、家庭與社會三維度的健康共贏。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