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位于ifc 3層的咖啡品牌%ARABICA移位至LG2后終于完成新店開業。
這家新店由青山周平設計,在延續品牌獨有辨識度的前提下,加入了定制特色元素。
例如入口位置以白磚元素打造的包柱就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質感。
品牌的新店明信片也是重點以該包柱做文章。
包柱側后方的環形坐席以及圓形燈幕與之形成平面空間和上下位置的有效呼應。
品牌標志性的鏡面技巧也在這家店中得以運用,內場坐席區域末端的整墻鏡面,使流線型墻面視覺上得到自然衍生又不失靈動感,將空間的視效放大一倍,卻不顯刻板,妙!
簡單過完新店圖集后,聊幾個相關看點。
1、%ARABICA位于3層的原位置目前正由項目圍擋進行工程改造中。
參考彼時Miu Miu上移至2層后,COVA讓出并改造衛生間空間的方案,目前3、4兩層對應位置的%ARABICA和ENOTECA均已移位新開并處于圍擋施工狀態,有理由相信后兩個樓層也可能會如法炮制。
ENOTECA早先已在LG1覓得新址。
2、上文提及,%ARABICA移位至LG2后,獲得了更大的面積足以配備坐席空間(此前位于3層店鋪的主要坐席空間只能布局于商場公區)。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新址此前為i.t的部分區域。
我在2020年的《一張圖看完ifc LG2美妝動向近況》一文中有寫到:
難點在于原i.t留下的位置如何切割規劃——按實際面積來看,如果做美妝業態甚至可以做4個品牌,但由于呈啞鈴形,只有兩個入口,中部又較深,將會如何調整規劃,亦或是做其他品類,我沒有信息。
時隔5年,解決方案終于呈現。南側內推較深的入口及后方大面積區域對于美妝零售品牌而言,市場上缺乏能滿足條件的合適品牌。引入咖啡業態后因高頻消費屬性,倒也不乏客流。
大致位置如下圖所示:
3、更早些LADY M的回歸,選址西側動線末端原ELEMIS的位置,實則是類似的規劃邏輯。
此外,隨著近年業態的走勢變化,項目該樓層逐步淡化幾乎全美妝生活方式的品類組合,已先后引入了周大福薈館、redline、I-PRIMO(移位)、周生生(籌備中)等品牌組成配飾氛圍。
以上這些,大多都可以在去年《ifc 有趣的調整正在發生》一文中找到對應的詳述。
如果說近年地面樓層,ifc主打一個頂級品牌的擴位升級,那LG2則更偏流量和業績導向,除了飾品業態外,甚至引入了如日中天的POP MART,以及茉莉奶白、裕蓮茶樓(籌備中),結合早先的阿嬤手作等品牌構成了人氣飲品陣容,如今%ARABICA加入其中,進一步豐富city'super所在區域之外此類業態的品類選擇。
4、值得一提的是,頂級項目引入更多飲品業態并非ifc偶發。前灘太古里也有類似的策略,相關動態可見我小紅書中的簡報。
在當今并不算好的大環境下,頭部項目不再以品牌進入市場的“背書擔當”自居,小眾稀缺的品牌,如果短時間內無法獲得穩定的業績保障,自然面臨著市場的取舍,項目方的招商規劃則更顯務實,爭奪、保有客流活力和消費轉化成為當務之急。
雖然定位不同,但同為新鴻基旗下的中環廣場最近的調整策略也是異曲同工。相關閱讀:
Hirono小野全球首店開業,或許能為中環廣場帶來更多運營靈感
當然,在保有定位基準的前提下,為顧客提供盡可能多元化的消費和體驗內容總是不會錯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