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月21日訊(記者 敖瑾 黃心怡)互聯網大廠的“戰火”,正從外賣戰場蔓延至具身智能。
今日,京東一口氣宣布領投三家具身智能企業的最新融資,包括千尋智能的Pre-A+輪、眾擎機器人的A1輪,以及逐際動力的戰略輪。
出手密集的不止京東。近兩個月,美團相繼領投它石智航、星海圖、自變量機器人等項目。阿里、騰訊也在加速布局:宇樹科技6月完成C輪融資,阿里與騰訊為共同領投方。而領投方之一的螞蟻集團,更已親自下場,在年初設立具身智能子公司“螞蟻靈波科技”。
積極布局具身智能的互聯網大廠名單還在不斷增加。從投資到自研,大廠們正競相押注那些可能重塑自身基本盤的前沿技術。
▍三家具身智能項目是什么來頭?
京東投的這三家具身智能項目,都有相當的行業知名度。
其中,眾擎機器人今日宣布完成了Pre-A++和A1輪融資,金額規模近10億元。Pre-A++輪由小鵬汽車作為基石出資人發起設立的星航資本投資。A1輪由京東領投,寧德時代旗下溥泉資本、達晨財智等跟投。
有一級市場投資人士對《科創板日報》透露,目前眾擎機器人估值已經達到了約45億元的規模。與此同時,該公司下一輪融資也已經在陸續交割過程當中,估值水平有相當比例的增長。
眾擎機器人由連續創業者趙同陽成立于2023年10月,截至目前共計完成5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近14億元。眾擎機器人專注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硬件本體。上述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從硬件維度而言,眾擎機器人可以算得上是僅次于宇樹科技的第二梯隊企業,“所以對于在市場上尋找具身智能硬件標的的資方來說,在難以拿到宇樹科技份額的情況下,眾擎機器人還有包括云深處等,就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可選標的了。”
據悉,隨著兩輪融資的集中完成,眾擎將在下半年全面加快發展節奏,在產品維度,目前正推進規模化試產與交付進程,將現有的生產交付團隊規模和能力提升5倍。
同樣在今日宣布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的千尋智能,則剛剛在今年3月完成5.28億元的Pre-A輪融資,集結了沙特阿美風險投資旗下的P7基金、哈勃投資、珠海國資華發集團以及招商局投資等多家知名資方。此次由京東領投的Pre-A+輪融資,金額規模也達到了約6億元。其他投資方還包括中網投、浙江省科創母基金以及復星銳正等。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這家成立不足一年半的創業項目,已經在一級市場吸金近14億元,頗受資本青睞。
千尋智能由韓峰、高陽聯合成立,前者曾作為聯合創始人兼CTO,在2015年創建了工業機器人公司珞石機器人;后者則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交叉信息學院助理教授。公司聚焦機器人大腦的研發和應用,于今年6月發布了搭載自研 VLA 模型的全力控人形機器人Moz1。
千尋智能方面表示,最新一輪融資的完成為公司帶來了資金與產業資源的雙重賦能,將持續加大在VLA模型迭代和機器人硬件性能升級方面的投入,同時推進具身機器人的產業化交付體系建設。
成立于2022年1月的逐際動力,在本輪獲得京東的戰略領投前,還在2024年7月獲得了阿里的領投,是阿里在具身智能領域出手投資的第一家企業。
逐際動力致力于打造人形機器人本體軟硬件系統和具身 Agent 開發工具鏈,創始人張巍曾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終身教授,于2019年回國加入南方科技大學,擔任機械與能源工程系教授,并在2022年入局具身智能創業。
逐際動力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將深化逐際動力和京東在零售、物流和服務等領域的協同探索。此外,公司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已完成量產準備工作,將于今年下半年公開銷售。
▍“突然”發力具身機器人,京東下的什么棋?
一口氣官宣對具身智能領域3家公司融資的領投,京東的布局引發市場關注。
京東方面今日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京東高度重視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內的技術熱點,聚焦供應鏈場景,推動創新應用,將通過內部技術創新和外部投資等方式來構建技術創新生態。
《科創板日報》記者還獲悉,京東對內也成立了具身智能相關業務部門,有多個團隊沿不同路線探索落地可能性。
一名機器人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京東對具身智能的布局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啟動,只是近期通過投資顯現了出來。
在投資方面,公開信息顯示,今年5月,京東參與了智元機器人的新一輪融資;在更早前的2024年7月,京東向橡鹿科技戰略投資了2億元,該公司是一家生活服務機器人研發商,產品涵蓋酒店自助終端、配送服務機器人等品類。
據知情人士透露,京東還將于7月底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宣布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與眾多機器人企業的合作,包括近期爆火的AI潮玩和AI教育機器人,覆蓋了市面上的主流頭部消費機器人品牌。
與具身智能的概念有所區別,京東的附身智能是指通過物理實體與環境實時交互的智能系統,實現感知、認知、決策和行動一體化。具體而言,通過將京東角色大模型驅動的對話智能體植入機器人、機器狗、AI玩具等硬件中,為用戶提供情感陪伴,增加產品的競爭力。截至目前,京東已經與十余家頭部機器人品牌達成合作,其中包括眾擎PM01京東JoyInside機器人。另一家剛開售的AI潮玩也接入了JoyInside能力,在京東獨家發售,將于WAIC上宣布。
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長田豐對《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京東以附身智能品牌為主打,表明了其在具身智能領域的生態鏈定位。“只做軟件,而硬件留給所有的合作伙伴去做,這樣不容易形成與自己客戶進行競爭的問題,由生態來做硬件,京東來做核心的軟件。”
田豐判斷,今年下半年會是AI玩具的市場將快速崛起,傳統玩具嵌入了類似的交互智能體之后,就可以成為情感陪伴的助手。顯然京東也是看中了其市場發展空間。
從場景應用層面,京東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布局,也是為其后續在電商物流的智能化鋪路。 “京東作為以倉儲物流電商為核心的企業,在智能駕駛、倉儲機器人搬運等領域,本身就是頭部客戶,自然去投資或自研相關產品來解決供應鏈自動化。”田豐稱。
當前,機器人正從面向B端的昂貴設備邁入C端的消費級電子市場,而京東作為以消費電子為優勢的電商企業,也需要提前布局。數據顯示,618期間京東智能機器人自營銷售額同比增長3倍,具身智能機器人銷售額增長17倍。
“今年618在京東上,可以選擇接近30款的不同機器人,價格從4萬到50萬不等。隨著成本的持續下降,可能會下探到萬元以下的消費電子市場,從這一角度,京東需要搶占機器人的消費的入口,與頭部的機器人企業開展采購和營銷的合作。”
▍互聯網大廠競逐具身智能
除了京東外,美團、螞蟻、阿里、騰訊、百度等大廠也在積極布局具身智能,方式包括對外股權投資、自研以及業務合作。
美團可以說是在對外投資上最為活躍的大廠。宇樹、銀河通用、自變量機器人、星海圖以及它石智航等具身智能領域的明星項目,都有來自美團戰投或美團龍珠的投資。
在更廣泛的機器人賽道,美團更是布局頗多,物流自動化機器人方向的未來機器人、商用清潔機器人方向的高仙機器人、室內配送機器人方向的普渡機器人、腔鏡手術機器人方向的康諾思騰等,都是美團的被投項目。
上述聚焦機器人領域的一級市場投資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美團在機器人的投資布局上,“投得足夠早,看得也足夠廣,在很早之前有服務機器人火熱時,美團就基本上把市面上能掃的項目全掃了,能投的也都基本投了個遍。具身智能這一波,美團基本也是沿著之前的路子在走,即找到行業最頭部的標的,先投進去。然后再看有哪些應用可以給到這些項目。”
此前,美團買藥與銀河通用聯合打造了人形機器人智慧藥房解決方案。而美團正是銀河通用重要的天使投資方。
該投資人士認為,美團對機器人領域的高度關注,底層邏輯是美團本質上是一家人力密集型的企業,“所以王興對于所有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事都極度敏感。”而京東對機器人領域的關注,背后也有著與美團相似的核心邏輯——用機器人替代人力。
在對具身智能項目的投資上,阿里和騰訊亦有布局,但頻率和廣度都不算大。騰訊參與了樂聚機器人的早期輪次,以及宇樹、智元的后期輪次;阿里方面除了投了上述逐際動力外,還領投了宇樹的C輪融資。
螞蟻集團則不僅對宇樹、星海圖、靈心巧手等具身智能產業鏈多個環節的項目展開股權投資,還躬身入局,成立了專門展開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的子公司螞蟻靈波科技。
打造具身智能朋友圈,展開業務方面的合作也是互聯網大廠的一種布局方式。比如,騰訊云在今年5月與越疆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力打通云上算力和基礎設施,推進“云-邊-端”一體化協同,以及推動具身智能進入制造、商業、教育等更多行業。
百度智能云也與智元機器人、千尋智能多個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展開合作,提供百舸GPU算力平臺、千帆大模型平臺、云上仿真平臺、具身數據采標、語音交互及安全等產品解決方案。另據公開信息,BV百度風投還對智元機器人、星海圖等項目進行了股權投資。
具身智能行業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具身機器人尚未完全具備商業落地能力,“在0到1階段更需要算法、大模型、供應鏈、制造、成本控制等底層支撐,而包括京東等互聯網大廠可以在這些方面為具身智能項目提供賦能。”
而無論采用那種方式進行布局,對于互聯網大廠而言,多名受訪者均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對具身智能保持關注的最根本驅動因素是,“大廠們都希望能持續保持自身的高科技屬性,布局任何可能顛覆自己基本盤的先進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