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三國亂世中,武將馳騁沙場,免不了受傷流血。特別無處不在的流矢,稍不留神就容易遭殃。
同樣是超一流猛將,為何關羽頻頻中箭,趙云卻能全身而退?
這背后不僅是武藝高低的問題,更藏著至少4個玄機。
人設差異:高調戰神VS低調保鏢
關羽的戰場形象堪稱“三國頂流”。《三國演義》開篇就給他安排了“九尺身高、紅面長髯、青龍偃月刀”的豪華配置,胯下赤兔馬更是拉風到極致。試想,兩軍陣前突然沖出一位“紅臉綠袍”的巨人,敵方弓箭手不瞄準他瞄準誰?
反觀趙云,史書記載他“身長八尺,姿顏雄偉”,雖也是美男子,但既無標志性紅臉,也無夸張長刀,常以副將身份執行任務,戰場存在感遠低于關羽。
說白了,關羽是“行走的靶子”,趙云則是“隱形的刺客”。一個沖鋒必站C位,一個專挑敵軍薄弱處突擊,誰更容易被暗箭盯上,一目了然。
性格決定命運:傲氣VS謹慎
關羽的傲,史書蓋章認證。溫酒斬華雄時,他敢對袁紹喊出“如不勝,請斬某頭”;單刀赴會時,他孤身入敵營卻談笑自若。這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場,固然震懾敵軍,卻也招來無數冷箭——畢竟誰干掉這位光環傍身的猛將,不得非富即貴?
趙云則截然相反。長坂坡單騎救主,他全程“懷抱幼主,不逞匹夫之勇”;漢水救黃忠,他虛張聲勢嚇退曹軍,主打一個“見好就收”。他的作戰哲學就八個字:能打就打,打不過就溜。這種務實作風,讓暗箭根本摸不清他的行動軌跡。
武器與戰術:重刀剛猛VS長槍靈動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達82斤,揮舞時勢如劈山,但靈活性大打折扣。面對冷箭偷襲,想用這大刀格擋?恐怕箭都到跟前了,刀還沒掄起來!更致命的是,關羽酷愛“正面剛”,動不動就和敵將大戰百回合,完全給弓箭手留足了瞄準時間。
趙云則憑借一桿亮銀槍主打一個速戰速決。長槍本就輕便,配合他沖陣如游龍的身法,敵人還沒看清招式,已被挑落馬下。趙云“以快制勝”,甚至能在亂軍中“撥開箭雨救阿斗”,這反應速度,暗箭想沾身都難!
視力與細節:瞇眼戰神VS六邊形戰士
演義中暗藏一條“關羽視力不佳”的線索:戰龐德時,關平已發現冷箭,關羽卻瞇著眼毫無察覺,直到中箭才驚醒。有人推測,這與他夜讀《春秋》損傷視力有關——古代油燈光線昏暗,長期熬夜讀書,不近視才怪!
再看趙云,長坂坡獨闖曹營時,他能精準避開絆馬索、無視陷馬坑等陷阱;漢水之戰更上演“空營計”,對戰場態勢的洞察力堪稱滿分。
如果說關羽是單科狀元,趙云就是六邊形戰士——武力、敏捷、洞察力等全在線,自然能規避風險。
結語
關羽的悲劇,本質是“人設與戰術的不匹配”。
他若肯穿件灰撲撲的戰甲,少些單挑多些迂回,或許能改寫結局。而趙云的成功,恰恰在于他深諳“低調保命,高效殺敵”的戰場智慧。
這中箭與否,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敵人眼中的目標該是誰?自然就傾向于對誰射箭!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三國志》)
在你看來,關羽經常中箭是什么原因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友善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