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峽浮煙處逍遙一硯中
——觀著名畫家蕭天寶作品有感
在當今中國畫壇內,蕭天寶先生既是一位純粹的寫意追求者,同時也是一位鮮有的精神弘道者。自耕耘藝海以來,先生始終如一,在筆墨上恪守了傳統筆墨的文脈精髓,在畫道上則充分延續了中國文人畫“載道”的內核追求。尤其是在畫壇風云變幻之際,蕭天寶先生也是能立定精神,并以極其清醒的藝術自覺,構建起獨具品格的山水風范。每一幅畫作,都是實現了自然之道與心靈境界的雙重叩問。而這種由“味象”臻于“寫心”的藝術蛻變,也正是其技道并進、參悟畫理真諦的明證,較于時下浮華者,實有霄壤之別!
但凡山水畫作,無不是貴乎天然氣象,一旦刻意矯飾,則必流于匠俗氣。而作為當代山水畫名家,蕭天寶先生筆下的山水就是自有一番天趣,是謂貫想山林真面目而流露于毫端也!在寫意上,蕭天寶先生自覺回歸于古意,讓每一幅山水畫,都能成為心靈抒懷的歸宿,而畫中一切的山水意象,也都是源于蕭天寶先生心靈與寫生的雙重構建。所以看他的山水畫,每一幅都是氣味荒寒,每一處也都是蒼茫峻嶒,觀之,實有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詩韻奇趣。
在畫法上,蕭天寶先生對“畫必南宗”的取法真詮也是自有領會,尤其對宋元文人畫精髓的承繼最為顯著。看其筆墨立意,是融工筆之精微與寫意之灑脫于一爐,畫面中巉巖峭壁、怒石橫磯,皆以鉤斫摺帶等傳統皴法精心構筑,既得古人法度,又見自家面貌。觀其滿幅經營,恍若參與天地鴻蒙之初的開辟:千峰競秀間怒江奔涌,萬壑爭流處怪石嶙峋。通幅宏觀縱覽則見稠山密麓,細品妙處又見柳蔭長堤、津渡彌彌。更有點睛之筆,如賈客揚帆,于煙波渺茫處化作淡淡遙影,令觀者頓生“咫尺千里”的曠然之思!畫中妙意,可游可居!
清峽浮煙處,逍遙一硯中。在現代化文明的洪流裹挾下,人類精神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理性化進程,刻板思維也如同無形枷鎖,禁錮著心靈的躍動。但藝術的存在,就是為了守護人性中最珍貴的感性維度——人終究不是機器,內心深處的情感境界可以被蒙蔽,但卻永遠不會消失。而蕭天寶先生的畫作,實際就是對這種精神困局的一種強烈回應。當浮華散盡,鉛華褪去,蕭天寶先生以一顆澄明如鏡之心,終得藝術真諦的覺醒。筆墨褪盡火氣而歸于平淡,身心超然物外而游于林泉。及至運思揮毫時,他已悄然完成了“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本真徹悟……
著名書畫藝術評論家田繼學
2025年3月30日書于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