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法國一家低空經濟企業想研制全新的高精度傳動系統,卻遭遇了制造瓶頸:其核心部件高精度齒輪,加工精度要求極其嚴苛,多家法國本土制造商經過多輪試制后,產品始終未能通過嚴格的質量檢測。
多次失敗的打樣導致項目交付時間越來越緊張。關鍵時刻,這家企業通過一家在上海創立的工業零部件數字化平臺“海智在線”,找到了多家具備特定加工能力的工廠,僅用一周的時間,便成功協同完成了高精度齒輪的加工。如今,這款零件已經成功裝配在重型直升機項目上。相比法國本土供應商,海智在線提供的中國供應鏈解決方案將零件成本降低了至少67%。
時間回溯到2015年,兩個在上海奮斗的女生,因為供職于一家做制造業平臺的外企,迷上了“泡”工廠。當走訪了上千家工廠后,她們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能不能讓這種深入制造業毛細血管的、能生產非標零部件的小工廠在全球競爭的舞臺“被看到”?
01用數字標簽讓工廠“說話”
海智在線”創始人佘瑩(右)、徐香
“一開始,我們沒想過創業,就是兢兢業業的外企打工人。”2015年,“三十而立”的佘瑩和徐香已成為一家美資公司亞太區總部的最高層管理人員,在“互聯網+制造”行業有豐富的經驗。當她們想把IT能力本土化、多一些自主權時,卻遭遇總部的拒絕。她們拜訪過很多國內工廠,看到了中國制造中“沉默的大多數”: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老舊的機器,以及“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接單模式,但同時他們又具備成本低、反應快、效率高的制造特點。
兩個女生決定跳出舒適圈,創立一個可以組織制造業優質產能的供應鏈平臺,把產能變成產品,服務全球買家。
在汽車剎車安全設備的制造中,供應鏈一層層下發,到最后一層那個做薄薄剎車片的小工廠,看起來很簡陋,但它確實能生產出通過嚴格檢驗的剎車片。可是怎么讓買家“看到”這些工廠的能力呢?讓數字標簽來“說話”。
徐香打開電腦,進入后臺數據庫,調出一家浙江慈溪的企業,除了規模、人員、服務過的客戶這些基本信息,每一臺生產設備的型號、尺寸、加工精度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我們用了八年時間,打磨出兩個數據庫,一個面向供應端,用200多個標簽對工廠的工藝、設備、產能、折舊、管理能力等數據標準化,建立產能數據庫;一個面向采購端,用150多個標簽,對買家的采購偏好、訂單歷時、產品需求的參數、零部件圖紙等進行解析,形成訂單畫像和圖紙數據庫。所有的嘗試都是為了幫助小工廠拿到訂單。”
佘瑩和徐香都不是搞技術出身,但她們懂工廠的痛點。絕大部分非標零部件工廠根本不懂什么是數字化,如果通過數字化工具提高了效率,節省下來的時間卻沒有訂單可以做,那就進入了惡性循環。只有幫小工廠拿到實實在在的訂單,它們才有動力擁抱新技術。
訂單為王,是兩個女生帶領團隊幫助中小工廠走上數字化道路的邏輯原點。
02幫助“土老板”破圈升級
“海智在線”產業對接會
“這家東莞企業的老板,剛認識時,26個英語字母都不認識,企業也瀕臨破產,現在已經開始接國外訂單,還把工廠建到了湖北。”徐香指著數據庫里的一家企業:“在系統里你能看到它的成長曲線:2020年加入海智,到現在已經完成了56個客戶的訂單,海外業務還在持續增長。”
基于供需兩個數據庫,海智又開發了一系列AI工具,幫助平臺上的工廠與全世界的采購商進行商務洽談和技術討論,從去年開始,平臺已經導入了27種語言。
比如,采購方在平臺點“以圖搜圖”“以圖找廠”功能,就可以一鍵上傳訂單圖紙,系統便能自動篩選并精準匹配曾生產過類似零部件的工廠。這樣一來,一些小工廠能匹配到新興行業訂單,躍升到機器人、醫療、航天等高附加值的領域。
03想象空間就此打開
一個普通話極不標準,自己又當操機工又當送貨員的小老板,開始用碳纖維新材料做民用消費品,如今服務海外摩托賽車的儀表外殼;一個原來做保溫杯內膽的小工廠,現在做了航空領域的儲水設備內膽;一個做煤氣灶、打火灶的小工廠,曾經最大夢想是給方太一類的大公司做打火灶,現在開始服務海外的柴油發動機客戶……
“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海智發生。那家幫法國企業生產高精度齒輪的蘇州工廠,一開始也萬萬想不到自己的產品能用在直升機上。”
在供應鏈這張大網上的每一個節點,都有可能在客戶越來越復雜化、個性化的訂單驅動下,再裂變出新的節點。我們由此看到一個又一個由這些“土老板”創造的奇跡。許多全球領先的創新產品,也在這些中小工廠完成技術落地與規模化生產。
04讓零部件工廠乘“鏈”舞全球
兩個女生在制造業的舞臺硬是闖出了一條新賽道:截至目前,海智在線平臺鏈接了70多萬中國工廠,來自107個國家的28萬買家通過平臺完成零部件及產品的采購。2024年平臺訂單金額達226億元,同比增長13%。
用數字化的方法去拆解生產過程,一開始其實是很苦的。工廠老板們跟她們剛接觸時,總會犯嘀咕,這么漂亮時尚的姑娘為什么要搞制造業,這家公司會不會不太靠譜?甚至創業初期,她倆一般不同時出席活動。“如果需要花力氣去解釋,說明我們還不夠強大。當有一天你做出影響力,為客戶帶來價值,年齡和性別都不是問題。”
這十年來,所謂創業的風口過了一輪又一輪,徐香卻說:“我們從未站上風口。團隊不迷信風口,也不懼怕寒冬,這一行得耐得住性子去打磨產品,把服務做到精細化。”
這幾年,團隊觀察到一個現象:當一家工廠鏈接上海外買家后,通過平臺的力量,可以協同其他工廠,為買家提供一站式服務,到最后海外買家把某個產品的供應鏈全部放到了中國。
法國這家低空經濟企業一開始通過海智的系統匹配到一家蘇州工廠,在海智的工程技術團隊深度介入后,共同制定了加工方案,但交付時間緊張,海智又協調了多家具備特定加工能力的工廠,共同完成后道工序的處理。如今,這家企業已經成功將部分關鍵零部件的生產轉移到了中國。
消費者對產品的新鮮期縮短,個性化產品越來越多,迭代速度越來越快,但變化中正是各種各樣零部件工廠的機會。正如創始人佘瑩所說,只要產品創新不停止,非標零部件的按需定制、按圖加工的需求就是無止境的。
海智正加快實現從供需雙方的信息匹配到線上交易的閉環,進一步推動分布在供應鏈底層的千萬個中小工廠融入全球產業鏈。“只有中小工廠具備高效對接全球市場的能力,中國制造才能占據全球價值鏈的更高端環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