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軌,作為列車運行的直接載體,在承載列車的同時,也要承受列車在運行中帶來的沖擊。隨著我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高鐵里程達4.6萬公里,鋼軌的健康狀態直接關系著鐵路運輸的安全與效率。
如何高效、精準地檢測鋼軌傷損?
近日,成都工務大機段給出了答案
GTC-80ⅡJ型鋼軌探傷車
正式投入使用
過去,高端鋼軌探傷設備長期依賴進口,關鍵技術受制于人。而此次亮相的GTC-80ⅡJ型探傷車,從硬件到軟件均實現國產化,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該車體主要由 動力車和檢測車兩部分組成, 全車總長44.02米,最高運行速度可達120千米/小時,最高持續探傷速度80千米/小時,可 實現多角度掃查、動態偏轉聚焦、并行發射接收等功能,檢測靈活性好,掃查覆蓋區域廣。
其搭載的 全自主化探傷檢測系 統 ,集鋼軌探傷、軌道巡檢、輪廓檢測于一體,可在動態運行中精準識別軌頭、軌腰等部位的細微裂紋,為鐵路“檢、養、修”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該車主要通過檢測輪發射和接收超聲波對鋼軌進行無損探傷,車下共裝有6個檢測輪,均勻分布于檢測系統的兩側。6個輪內共安裝有18個探頭晶片、26個超聲波通道,對鋼軌進行全方位高精度檢測。
針對鋼軌磨耗、車輛“蛇形”運動導致的檢測偏移難題,該車創新采用 3D激光軌廓測量技術,結合自適應磨耗補償控制,動態調整探輪位置,即便在R200小半徑曲線或磨耗嚴重區段,也能確保探輪與鋼軌中心線精準對中,誤差控制達毫米級。該車正式投用前,成都工務大機段對其進行數百次檢驗校對,數據顯示誤差低至0.2毫米。
該車搭載 分布式網絡控制系統,實時監控車載設備參數,司機可通過顯示屏精準掌握行車狀態。作業過程中,超聲波檢測圖像會實時在車內監測屏幕顯示,作業人員以此就可判定鋼軌是否有異常。檢測結束后,作業人員還要對檢測數據進行二次回檢,確保不遺漏任何一處傷損。
“檢測數據支持A/B顯信號同步存儲與回放,搭配鋼軌表面高清圖像自動分析功能,實現‘波形+圖像’雙重驗證,傷損檢出率超85%,能夠大幅降低漏檢風險。”該段探傷回放工區副工長常斌斌介紹道。
在實際應用中,GTC-80ⅡJ型探傷車展現出卓越性能,具有 效率翻倍、精準可靠、安全無憂的優勢和特點。
效率翻倍
檢測速度較傳統設備提升50%,單次作業覆蓋里程更長,夜間作業能力顯著增強。
精準可靠
超聲掃查精度達0.8毫米,配合30通道同步采集,鋼軌內部缺陷無所遁形。
安全無憂
轉向架探頭承載結構平穩通過道岔,全車密封性優異,適應復雜線路環境。
“較之前,該車內置軟件為全中文界面,優化操作流程,新增‘一鍵關閉探輪通道’功能,進一步減少誤操作。駕駛室空間擴容,增設獨立會議室,實現‘檢測區’與‘休息區’功能分區,讓長途作業的探傷人員工作舒心、休息安心。”探傷檢測數據分析中心負責人余建宏表示,“未來,隨著國產高端裝備的持續升級,鐵路鋼軌健康管理將更加智能化、精細化,為旅客平安出行、貨物高效運輸筑牢安全屏障。”
GTC-80ⅡJ型探傷車的研發,標志著我國鋼軌檢測技術正邁入行業前列。成都工務大機段引進這款由寶雞中車時代自主研發的“國產重器”,吸收多項核心技術突破技術壁壘,實現鋼軌檢測效率與精度的雙重飛躍,為保障西南鐵路安全運營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成都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 心 成都工務大機段
文圖:黃圯 趙鵬
編輯:任思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