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2日,隨著燈光漸次熄滅,青島流亭機場完成最后一班使命,服役39年的它正式退出舞臺;與此同時,山東省首座4F級民用樞紐國際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全面亮燈,接過了接力棒。
2018年,青島被批準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肩負起“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重任。隨著青島樞紐地位凸顯,體量小、超負荷運載的區域性機場顯然已不合時宜。轉場勢在必行,流亭機場退出成為必然。
如今,膠東機場已開跑近4年,面對定位躍升與規模擴張,這座年輕的機場有哪些“成長的煩惱”?它又是如何突破困局的?
連出兩招
“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4年前的深夜,與流亭機場告別時,機場人員集體唱起歌曲《明天會更好》。可面對未知的明天,未來究竟如何,不少人心中忐忑。
“老民航”潘超25歲參加工作,從基層指揮員成長為技術專家,親歷流亭機場從最初十幾條航線增至數百條航線、年吞吐量從百萬人次增長到2555.6萬人次的全過程。“剛剛轉場那會兒,航線和客流吞吐量呈斷崖式下降。”潘超感慨,當時就算擁有再好的技術也無用武之地。
后來,航班逐漸恢復,但新機場缺乏完善的航線網絡支撐,樞紐地位無從談起。怎么辦?
先有市場、后有航線——這是航空業的基本發展邏輯。可在流亭機場時代,由于時刻資源和配套保障能級等因素受限,無法承接更多的航線開通和中轉業務。
深入調研后,膠東機場決定與全國主要的樞紐機場共建空中快線。“從廣種薄收轉變為精耕細作。”青島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錫濤說,“聚焦關鍵干線,改變過去航線分散的狀況,實現樞紐間高效高頻銜接,對于優化、加密航線網絡大有裨益。”
如何撬動合作?中轉日韓成為新機場的突破口。開通“日韓航空快線”實行“公交化”運營,是膠東機場的“第一招”。通航日韓,青島有天然區位優勢,大量日韓企業匯集于此,流亭機場時期日韓航線占比就一度達到國際航線的45%。
2024年6月,膠東機場聯合山東航空推出青島出港的首條國際航空快線——“青島—首爾國際快線”。半年后,我國對日韓實行免簽,這條快線一躍成為全國第三繁忙國際航線。隨后,又有多家航司在膠東機場增加了飛往釜山、濟州、東京、大阪、福岡等10個日韓核心城市的航班。其中,僅青島至首爾的航班每日往返就達35班次,到大阪的航班也由每周往返6班次增至14班次。
緊接著,膠東機場又使出了“第二招”:打破傳統服務邊界,將候機場景延伸到“吃住游”全鏈條化服務,進一步重塑中轉市場格局。
相較于價格高昂的直飛航班,中轉航班的票價更顯親民。近年來,購買中轉機票,利用轉機時間游玩一座城市的中轉旅行,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正迅速在年輕人群體中興起。
從重慶出發,中轉青島再飛往韓國。一落地青島,游客楊一鳴便與同伴直奔青島海邊,打卡棧橋、海底世界等景區,并乘船飽覽海上美景,還觀看了《尋夢滄海》實景演出。一趟下來,盡管只有24小時,但體驗感滿滿。
“從重慶直飛韓國的機票是1450元,而經青島中轉,機票大概省了近一半。”楊一鳴說,五折旅費,中轉站不再僅僅是過境點,而是探索和體驗的新目的地。
去年開始,經青島中轉的國內旅客變得越來越多。“這是我們通過與不同地方的樞紐機場合作,把旅游、商貿等服務打包在一起運作的結果。”膠東機場客運開發部部長楊晨說,目前膠東機場已經與15個樞紐機場建立合作。
國內快線航班量占比從22%漲至53%,拉動國內旅客量同比增長20%……望著電子屏上一條條跳動的航線,潘超笑了,“我這個‘老把式’又有了用武之地”。
喂飽腹艙
今年春節,青島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婧藝沒顧上和家人團聚。聽說有航司要撤走一條國際貨運航班,她著急趕去深圳“救火”。
“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對方終于松口,但也劃下紅線——除非膠東機場自身有組織貨源的能力。”楊婧藝說。
轉場后,膠東機場航班量增加了200多個架次,加上越來越多旅客輕裝出行,許多客機腹艙出現了“餓肚子”現象,“腹艙帶貨”有望成為機場營收新機遇。
此前,不少機場嘗試過“腹艙帶貨”,但都難成規模,難點在于集貨量得不到保證。“不能‘被動等貨’,有組貨能力才能實現業務突破。”膠東機場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市場拓展部副經理崔萌潔說,貨物供應鏈整合是“腹艙帶貨”的先決條件。
“在市場調研中,我們發現貨運需求方與航司之間存在明顯信息差,許多客戶并不清楚‘腹艙帶貨’成本有時要低于傳統陸運或海運。”崔萌潔說。彼時,膠東機場已通過多輪談判爭取到航空公司腹艙艙位“抄底價”。
2024年,膠東機場與青島飲料集團、青啤集團等數十家當地制造企業就“腹艙帶貨”達成合作。自此,青啤原漿、嶗山白花蛇草水等青島特產成了膠東機場的“常客”。
在烏魯木齊的一家餐館里,當地居民買合木提正舉杯酣飲,“這里的青啤原漿都是當天從青島‘打飛的’運過來的,好喝極了”。買合木提與朋友推杯換盞,由新疆返程的飛機則讓不少青島市民餐桌上多了新疆烤羊腿。這種往來頻繁的“腹艙帶貨”,不僅盤活了資源,也加深了“多樞紐”機場間的商貿互動。
企業之外,農貿產品集散中心也是目標。“通過‘腹艙帶貨’,我們實現了廣西百香果、新疆西梅、泰國樹熟榴蓮等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農副產品的‘自由速達’,到貨速度比傳統運輸方式提高了80%,銷量也比之前提高了20%。”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總經理孫廣才透露,接下來他們還將進一步完善供應鏈體系。
“為了把貨物運輸的‘最后一公里’也打通,我們還在其他省市與物流公司合作開了12個異地貨站。”膠東機場物流公司國內貨運部經理梁銳翻著厚厚的運單說,現在小件急貨都是跟著客機腹艙一起飛,大件貨物就直接用貨機來運,這樣既能把零散的貨湊整了發,還能保證大批量貨物準時送達。
在供應鏈體系中,海關環節至關重要。經過持續優化,膠東機場海關將平均通關時間縮短至1.5個小時,創下行業紀錄。“針對特殊貨物,我們通過‘機坪直提’模式,在機位就可以對貨物進行監管。”膠東機場海關查檢科科長戰亦飛說。
貨物供應鏈貫通后,2024年膠東機場完成貨郵量27.94萬噸,比歷年最高紀錄增長9.8%;運輸貨值約1480億元,其中國際貨量占比接近半數。
“要以航線帶項目,以項目促產業,才能與青島高端制造業、創新產業有效融合,形成更強鏈接。”楊婧藝說,這將會讓他們在談判時更有底氣。
流動經緯
2023年夏天,青島成功獲批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至此,青島開啟“海陸空鐵”四港聯動發展。
“樞紐獲批只是‘硬件’到位,但‘軟件’仍需優化。”青島市交通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陳健說,這就像拼積木,零件齊全不等于能自動成型,關鍵還得精準拼接:“只有讓機場與高鐵、地鐵、海港實現無縫銜接,才能編織出真正流動的經緯,讓空港樞紐發揮最大價值。”
這種銜接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整合,更是服務、信息和效率的深度融合。為強化空港樞紐的輻射效能,膠東機場開始編織立體聯動網。
得益于空鐵聯運,濰坊姑娘蘇雨婷僅用了半個小時就從濰坊北站“閃現”到了膠東機場。“我的行李在濰坊北站就過了預安檢,從那直接運到了飛機上,太方便了!”
除了方便旅客出行,空港樞紐更是推動物流加速變革的策源地。
天氣轉暖,鮮花漸成空運出口新寵。3月19日,一架從昆明起飛的航班降落在膠東機場,機上搭載了648公斤鮮切花。在海關監管下,這批鮮切花很快完成相關手續,換乘航班飛往韓國。
“鮮切花出口的‘空空聯運’,既可滿足客戶對時效的要求,又能降低運輸成本。”作為膠東機場物流公司國際貨運部副經理的張慶飛對此早已熟悉,“2024年,我們的‘空空聯運’轉關吞吐量已經突破1.24萬噸,同比增長36%。”
“希望膠東機場可以落地更多國際航線,入駐我們物流中心的商家就能通過這座‘超級貨站’,將電商包裹更快一步送到全球各地客戶手上。”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副總經理徐貴元推算,“超級貨站”若能發揮既定作用,可使貨物“空海聯運”整體物流時效提升50%以上,物流成本下降30%以上。當然,這些數據只有青島的國際航線更多更廣才能實現,如同飛機爬升需要源源不斷的燃料,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推力。
好在,“銀翼”已展翅,航圖正明朗。
徐貴元所站定的位置,距離青島港前灣港區僅500米,距離膠東機場55公里。望著眼前已試運營一段時間的航空物流“超級貨站”,徐貴元心里的期盼達到頂點。(作者:劉 成 衣彥琳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