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海量醫學公式,隨時隨地免費算
剛進科室的規培醫生在辦公室吐槽:“那天,我給患者做體格檢查時,讓他用力不聽,讓他放松也不聽,還要一個勁反問我為啥一會一個指令……”
正好被剛進辦公室的主任聽到,主任說:“做任何檢查前,都要和患者解釋清楚,會配合的。”
為什么這位醫生要對患者下兩種相反的指令?怎樣像主任說的,對 患者講明白檢查的目的?
2種指令,有何目的?
其實,這位醫生在對患者進行肌力檢查和肌張力檢查。由于肌力和肌張力的定義不同 [1] ,肌力檢查時需囑患者主動發力,而肌張力檢查時需囑患者保持肌肉組織的松弛狀態,所以才會有兩種相反的指令。
肌力:肌肉主動收縮時產生的最大力量。
肌張力:肌肉組織在松弛狀態下的緊張度,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和正常活動的基礎。主要有肌張力增高、肌張力減低、肌張力障礙三種形式。
分別如何檢查?
兩個完全不同的,甚至在肌肉組織的狀態上有點相對的概念,分別如何檢查呢?
肌力:被動運動(最常用的肌張力檢查):囑被檢查者完全放松肢體,通過檢查者的手去感受被動活動時肢體的阻力大小,以判斷是否存在肌張力增高或降低。
徒手肌力測試(最常用的肌力檢查):囑被檢查者選擇不同的體位,在減重、抗重力或抗阻力條件下進行一定動作,以評估肢體的活動范圍和抗力情況。
怎樣評估檢查結果?
檢查后的結果怎樣標準化評估?臨床上多采用改良Ashworth痙攣評定 (點擊查看詳情) 評估肌張力,采用肌力分級法評估肌力 [1,2] 。
影響肌張力的因素包括:情緒、環境溫度、患者努力程度、整體健康水平、藥物、體位等,所以再次評定應盡可能選擇在相同的條件進行。
Q
囑被檢查者仰臥,閉目放松,檢查者舉起一個肢體再突然放開,這種檢測方式是為了測試肌力還是肌張力?
參考文獻:
[1] 黃曉琳,燕鐵斌主編.康復醫學(第6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年.
[2]Bohannon RW, Smith MB.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a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of muscle spasticity. Phys Ther. 1987;67(2):206-207. doi:10.1093/ptj/67.2.20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