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不僅影響他人睡眠,更可能是健康隱患的信號。近年涌現出大量“止鼾神器”,從幾十元的鼻貼到上千元的智能設備,宣稱能“根治打鼾、整夜安靜”。但這些工具真的有效嗎?還是利用焦慮收割“智商稅”?《看呼吸》特邀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譚政從科學角度為大家解析。
嚴重的打鼾可能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
在選擇工具之前,我們先來聊聊為什么會打鼾,譚主任告訴我們,“在睡覺時,喉嚨、鼻腔或口腔的某個部位被‘堵住’,氣流通過狹窄的通道時,小舌頭、舌頭根等周圍的軟組織就會振動,從而發出鼾聲。”
△圖源網絡
“有人打鼾是因為天生結構問題,比如鼻中隔偏曲(鼻子中間彎曲)、扁桃體肥大、下巴短小。還有人是肥胖所致,脖子脂肪多會擠壓迫喉嚨,讓氣道變窄。衰老或者肌肉松弛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年紀大了、喉嚨肌肉變松,睡覺時容易塌下來堵住氣道。另外,生活習慣也會影響打鼾,比如仰頭睡時舌頭容易往后掉、堵住喉嚨,再如有些人習慣睡前喝酒、吃安眠藥,會讓喉嚨肌肉更放松,堵得更厲害。”譚主任講道。
“打鼾也分輕重,輕者鼾聲均勻,太累或感冒時才出現,不影響睡眠質量,白天精神正常。而重者可能伴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其鼾聲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聲音特別大,在關著門的房間里都能清楚聽見,像打雷一樣響亮;二是節奏雜亂無章,時而突然中斷,時而劇烈起伏。嚴重打鼾的人夜間反復缺氧,心臟和大腦長期‘吃不飽氧’,可能引發心梗、腦梗,白天的狀態也會受影響,比如昏昏沉沉、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莫名焦慮易怒等。”()
流行的止鼾工具真有效嗎?
止鼾工具是否為“智商稅”,需要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個人情況及其本身的科學依據來判斷,接下來將依次分析網上較為流行的三種工具。
第一種 閉口貼布
最近流行起一種閉口貼布,有X形和透明貼片兩種款式,在睡前將貼布固定在嘴唇周圍,次日清晨揭下即可。商家宣稱通過這種強制“閉麥”的方式,能減少因口呼吸導致的咽喉部軟組織振動,從而緩解打鼾。
△圖源網絡
不過有趣的是,部分使用者反饋了意想不到的體驗,由于貼布阻隔了口呼吸,有些人在睡夢中竟無師自通地練出了“蛤蟆功”。
△圖源網絡
“口呼吸的確有可能加重打鼾,因為張口時舌根后墜、咽喉部肌肉松弛,容易導致氣道狹窄,引發振動、出現鼾聲。如果用鼻呼吸,鼻腔可過濾、加濕空氣,并且舌位更靠前,可能會減少氣道阻塞。閉口貼布就是通過物理方式強制閉合嘴巴,引導使用者轉為鼻呼吸。”
“當阻塞發生在口咽部位時,使用閉口貼可能幫助改善氣道通暢,但效果因人而異。部分使用者呼吸質量能得到提升,也有部分人群可能仍然存在輕度缺氧現象。如果問題根源在鼻腔(如鼻中隔偏曲、過敏性鼻炎等),此時鼻腔通氣已受限,強制閉口呼吸反而可能加重缺氧癥狀,甚至出現前面提到的“蛤蟆功”。這種情況建議優先解決鼻腔通氣問題,而非強行改變呼吸方式。”
第二種 鼻腔擴張器
“鼻腔擴張器是用硅膠支架或外部貼片物理擴張鼻腔通道,改善鼻塞、增加通氣量,理論上可能對因鼻腔狹窄導致的打鼾有一定緩解作用。適用于鼻中隔偏曲、過敏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以及因感冒或環境干燥導致的臨時性鼻塞。”
△圖源網絡
“但是對于非鼻腔問題引起的打鼾,效果可能微乎其微。比如存在舌根后墜、肥胖、咽喉肌肉松弛、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情況的人用鼻腔擴張器之后,即使經鼻呼吸,口咽部還是一樣狹窄,打鼾的問題仍然存在。”譚主任講道。
第三種 口腔矯治器
△圖源網絡
“前面提到很多朋友習慣平臥,仰頭時舌頭容易往后掉、堵住喉嚨。口腔矯治器的原理就是通過前移下頜或者舌根位置以及上抬軟腭,從而擴張咽部氣道、增加上氣道容積、降低上氣道閉合壓力,達到避免睡眠中上氣道塌陷的目的。”
△圖源網絡
譚主任告訴大家,“口腔矯治器適用于單純鼾癥和輕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對于不能耐受無創呼吸機、不能手術或者手術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試用,也可以作為無創呼吸機治療的補充治療。它的優點是簡單、便攜、耐受性好、依從性高,但是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可能導致牙齒移動、唾液分泌增多、牙齦刺激及出血、口干等。”
“目前網上有多種現成商品化產品,但關于口腔矯治器的選擇,還是建議大家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個性化定制。醫生會通過精準的掃描和評估,根據每位患者的下頜運動軌跡測算出最適宜的前移距離。若使用現成商品化產品,可能因尺寸、角度不匹配而引發牙齒酸痛、關節彈響等不適癥狀。”
科學應對打鼾的三步法則
如前所述,部分工具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對癥使用,如果長期打鼾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盲目嘗試“神器”可能錯過最佳干預時機。那么,具體應該如何正確應對打鼾呢?不妨試試三步法則:
“第一步是調整生活方式。一般輕度打鼾的患者可以通過體位的改變來改善夜間低氧,比如說從平躺變成側臥位,體型肥胖的患者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減重。”
“第二步是評估危險等級。調整生活方式后仍無改善的患者可以對照前面提到的癥狀,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假如高度懷疑,可以到醫院用多導睡眠監測儀采集呼吸暫停發生的時間段、每一次長達多少秒、總的次數以及整夜的血氧飽和度、腦電圖等信息,讓醫生判斷疾病的原因、類型以及嚴重程度,為下一步的治療確定方向。”譚主任講道。
“第三步是選擇治療方案。輕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且調整生活方式后仍沒有改善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嘗試口腔矯治器以及藥物治療。對于有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來說,在多種治療方法中,用無創呼吸機維持上氣道開放是尤為重要的選擇,不需要插管或任何創傷性操作,只需要佩戴鼻罩或口鼻面罩,通過軟管將呼吸機產生的氣流持續送入呼吸道。氣流形成的壓力會像‘隱形支架’一樣把原本松弛下垂的口咽部組織撐開,使得氣道重新變得暢通無阻。”
您還見過哪些“止鼾神器”?可以分享在評論區~
掃碼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專家簡介 譚政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副主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內科常見病及疑難病診治等。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已發表10余篇中華系列及核心期刊論文。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張彥
此內容為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依據
1
2
3
看呼吸
權威實用的
呼吸科普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