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勵青年學生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積極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務的浪潮中展現青春作為,3月,長春人文學院以“雷鋒月”為契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緊密結合,以求進創新、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吸引了廣大人文學子參與其中,以挺膺擔當的實際行動續寫新時代雷鋒故事。
學雷鋒主題教育形式多樣
長春人文學院13個學院基層團組織共開展弘揚雷鋒精神主題團日活動26次,讀書分享、交流研討和朗誦比賽、宣傳海報展等27場,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雷鋒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共同營造莊重熱烈、富有感染力的學習氛圍。
文學院舉辦學習雷鋒精神主題宣講活動。蔚風思政宣講團成員借助圖文、視頻等資料,深入解讀雷鋒精神,分享身邊的雷鋒故事。現場還設置互動問答環節,大家結合自身經歷分享自己對雷鋒精神的感悟。同學們紛紛在橫幅上簽下自己的名字,表達爭當時代榜樣的決心。
國際學院舉辦學習雷鋒精神主題團日活動。通過回顧雷鋒生平事跡、志愿服務座談以及知識問答競賽等環節,引導大家做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傳承者和踐行者,活動最后,全體同學莊嚴宣誓,承諾將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從身邊小事做起,為社會貢獻力量。宣誓聲堅定有力,展現出青年傳承雷鋒精神的決心。
機電工程學院舉辦學習雷鋒精神主題朗誦比賽。參賽選手從不同角度結合親身經歷和校園生活實際,用激昂的朗誦傳遞對雷鋒精神的深刻感悟。有的同學講述雷鋒日記的感人篇章,再現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有的同學分享身邊同學默默奉獻的暖心事跡,展現雷鋒精神在校園的傳承。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交流思想、展示風采的平臺。
法學院舉辦“傳承雷鋒精神,踐行法治理念——用法律視角解析見義勇為”主題活動,將雷鋒精神與法治教育相結合,志愿者詳細解讀見義勇為行為在法律視角下的定義、相關法律規定、典型案例以及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使同學們對見義勇為的法律邊界和保護機制有了清晰的認識,引導大家在學法、懂法、用法的同時,積極弘揚正能量。
學雷鋒主題實踐活動豐富多彩
校團委燃光志愿者協會積極配合衛生所開展肺結核防治系列志愿服務活動。通過舉辦防治肺結核主題知識競賽,讓結核防治知識扎根在每一位同學的心中。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志愿者通過分發宣傳冊方式,提高大家對結核病的了解,宣傳手冊遞出,知識也隨之傳遞。志愿者還走進農大社區進行防治結核病宣講,通過真實案例分析、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居民們更加了解結核病的相關信息。同時分享了食品安全知識,仔細講解如何辨別過期食品和食品加工中的隱患,提醒居民警惕過度加工和添加劑超標的食品。
來自各學院的青年志愿者常態化參與由吉大一院社會公益部攜手吉林省盲協發起、長春人文學院承擔志愿服務工作的“助盲就醫”志愿服務項目,為盲人患者提供從就診、檢查、取結果等全過程陪伴和幫助,確保他們順利、安全地完成就醫過程。活動啟動前,校團委聯合吉大一院社會工作部、省殘疾人康復中心共同舉辦技能培訓會,系統講解醫院科室布局、無障礙設施使用方法及視障人士引導技巧,確保志愿者熟練掌握"以手代眼"陪診技能。志愿服務期間,志愿者身著藍馬甲,攙扶協助患者上下樓梯,用清晰的口令指引方向,耐心幫助視障人士完成掛號、繳費、取藥等就醫流程,累計服務時長128小時。特別是護理福祉學院和健康福祉學院學生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將課堂所學護理知識和健康服務技能轉化為助人實際行動,以青年力量助力增進視障人士福祉。
社會福祉學院“福祉行”志愿者協會以非遺剪紙為載體,將雷鋒精神融入傳統文化傳承。他們參與了由吉林省吉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朝陽區紅旗街道天寶社區、南關區文化館聯合舉辦的“剪紙傳非遺,童心承文化——青少年精神文化素養提升”活動。在長春市朝陽區富錦小學,志愿者協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李修鳳老師指導孩子完成剪紙作品,通過生動講解和現場示范,讓孩子在剪紙藝術中感受雷鋒精神的深厚底蘊,以文化傳承為途徑,培養學生奉獻情懷。
兒童福祉學院葵花向陽志愿者協會于天樂社區舉辦“糖果星愿”活動。以律動操和劇本表演為核心,志愿者帶領幼兒通過音樂律動與舞蹈結合形式,鍛煉體能,增強肢體表達與感知能力。劇本表演環節,志愿者與特殊兒童飾演不同角色,聲情并茂地演繹生動的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情節與情感,領會角色心理與性格。此外,還開設小課堂,為特殊兒童講解健康小知識,讓幼兒認識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健康生活要點。師生用愛與行動助力特殊兒童融入社會,促進共同成長。
計算機學院聯合長春普瑞眼科醫院開展眼科義診活動,為師生提供視力測試、電腦驗光、眼壓測量等多項專業眼健康服務。針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群體高發的近視、視疲勞等問題,醫生結合個體用眼習慣,提出科學護眼建議,并科普了“20-20-20”法則等實用護眼技巧。活動通過“健康服務+科技賦能”模式,守護校園群體眼健康,搭建青年學子踐行社會責任、錘煉專業能力的平臺,生動詮釋新時代雷鋒精神。
音樂舞蹈學院聯合商學院走進凈月頤康醫養中心,帶來一場溫暖人心的公益活動。文藝演出環節,快板、歌曲、舞蹈等節目精彩紛呈,志愿者用專業技能和熱情為老人們送去了歡聲笑語,現場氣氛熱烈。演出結束后,志愿者與老人共同參與插花活動,在花藝老師的指導下,耐心陪伴老人修剪枝葉,構思插花造型,共同創作出精美的插花作品。郁金香扭扭棒手工制作環節熱鬧非凡,從扭彎鐵絲到纏繞彩條,再到組裝成形,志愿者細致講解每一個步驟,一朵朵絢麗的“郁金香”在指尖綻放,成為代際之間深厚情誼的見證。
護理福祉學院舉行了福祉天使志愿者協會成立暨“微心愿”健康行啟動儀式。協會旨在弘揚志愿服務精神,踐行福祉文化理念,將理論知識與護理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社會責任感。以“微心愿”匯聚大愛,守護生命尊嚴,努力打造成為具有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志愿服務品牌。學院還前往長春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急救技能志愿培訓活動。由院長劉玉錦、黨總支副書記甄獻浩帶領福祉天使志愿者協會推廣急救知識,提升大學生自救互救能力。培訓由孫文婧副主任主講,內容涵蓋心肺復蘇術(CPR)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兩項核心技能。通過案例視頻和模型演示,詳細講解了急救技能的原理、適用癥及操作要點,并指導志愿者進行成人和嬰兒急救的現場演示。志愿者團隊分組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練習,確保每位學員掌握核心技能。通過沉浸式教學實踐,顯著提升了學生對急救體系的理解和實踐能力。
福祉天使志愿者協會還前往長春親親園養老護理康復中心開展志愿活動。活動以川劇變臉表演開場,學生通過精彩的臉譜變換為老人們帶來傳統文化盛宴,現場氣氛熱烈。楊寄渝老師以“我的健康誰做主”為主題,為老年人講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示范適合老年人的簡單運動,志愿者協助老人完成被動運動練習。護理過程中,志愿者們還主動與老人們聊天,傾聽他們的故事和需求,分享生活中的點滴趣事。這種心與心的交流,讓老人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與尊重,是福祉文化中人文關懷的生動體現。
美術與設計學院開展了為期四天的公益募捐活動。環藝學生黨支部與環境設計系醉人文工作室聯合為長春市特殊教育學校捐贈文化用品,助力特殊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活動共募集到書籍70余冊、畫板、馬克筆等文化用品150余套。工作室還為捐贈師生準備了別具意義的紀念品。這些物品不僅是對愛心善舉的銘記,更是一種愛心傳遞的見證,激勵著青年學生在公益道路上不斷前行。
傳媒學院師生赴雙陽區鹿鄉鎮信家村開展學雷鋒公益活動。活動圍繞弘揚雷鋒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三大主題展開。活動期間,師生參觀“抗美援朝老兵故事移動紀念館”,聆聽3位老兵講述戰場故事,感悟無私奉獻精神;在信家村文化館舉辦文藝聯歡會,師生與村民共同表演節目,以朗誦《百孝篇》《軍禮》等形式傳遞孝道文化和愛國情懷。
歲月流轉、歷久彌新。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長春人文學院各級團組織將繼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不斷發展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倡導新時代新風尚,凝聚社會正能量,以熱血青春踐行志愿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