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進入 4 月份,細算起來,距離 iPhone 17 系列的發布只剩半年左右的時間了。
這其中,超薄機型 iPhone 17 Air 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款新機。
從供應鏈消息看,iPhone 17 Air 的「薄」堪稱瘋狂。
其機身厚度比 iPhone 16 Pro 薄 33%,甚至比 2014 年的「經典薄機」iPhone 6 還薄 1.4mm。
為實現這一目標,蘋果砍掉了實體卡槽,并大幅精簡了配置。
比如僅保留單顆 4800 萬像素后攝、單揚聲器,并搭載「縮水版」A19 芯片(非 Pro 版本)。
(圖源 mashdigi)
這其中,蘋果將 iPhone 17 Air 實體卡槽砍掉的做法,讓大家對于其國行能否落地產生了疑問。
重新設計機身內部結構不太現實,放棄國內市場同樣似乎不太可能。
剩下的,就是寄希望于運營商能夠放開 eSIM 技術在手機領域的應用了。
在此之前,業內不少相關人士都透露過「這事兒有戲」。
但歸根到底,iPhone 17 Air 國行能否用上 eSIM,最終還是要看國內運營商的「臉色」。
而就在最近,業內又傳來了進一步消息。
3 月 31 日,中國聯通悄然上線「iPhone eSIM」專屬頁面。
(圖源中國聯通)
頁面信息顯示,用戶可通過填寫設備 EID、IMEI 等信息,直接開通獨立號碼的流量服務。
不過頁面并沒有公布相應的「支持型號」。
這一動作,被很多網友解讀為「運營商在為 iPhone 17 Air 鋪路」。
此外,博主 @數碼閑聊站也進一步透露,國內下一代旗艦也正在測試 eSIM。
與此同時,「國內 TOP5 有幾家也在做 Slim 超輕薄機型」以迎戰蘋果。
(圖源微博 @數碼閑聊站)
總之,盡管 eSIM 技術已在 iPad 和 Apple Watch 上試水多年,但國內手機端始終未能普及。
此次聯通「偷跑」eSIM 界面曝光,可以將其看是一個政策松動的信號。
如果 iPhone 17 Air 國行版成功搭載 eSIM,將直接推動三大運營商加速技術適配。
屆時,華米 OV 等國產廠商的「無卡槽」超薄機型,也將順其自然會和大家見面。
當然,目前聯通 eSIM 仍在測試階段,用戶最關心的仍然是體驗。
目前聯通頁面僅提到「直接使用流量上網」,能否支持通話和短信,還需要謹慎觀察。
(圖源蘋果官網)
好在蘋果與聯通的合作早有先例,比如 iPad mini 7 就有聯通 eSIM 的支持。
希望 iPhone 17 Air eSIM 可以平穩落地吧!
與 iPhone 17 Air 的高調造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iPhone mini 系列的黯然退場。
近日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透露,蘋果已徹底放棄重啟小屏手機的計劃。
其表示,在未來 iPhone 機型提前多年的規劃以及開發周期內,沒有發現蘋果公司有重新推出更小 iPhone 型號的計劃。
如此一來,自 2022 年 iPhone 14 系列砍掉 mini 機型后,5.4 英寸的「單手神器」終成絕唱。
(圖源 MacRumors)
當然,mini 系列的失敗早有預兆。
iPhone 12 mini 銷量僅占該系列總銷量的6%,iPhone 13 mini 雖然優化了續航,但仍未扭轉頹勢。
消費者嘴上喊著「小屏旗艦」,身體卻很誠實。
畢竟大屏手機擁有更強的續航、更沉浸的影音體驗。
像 Pro 還有一系列獨占功能(如高刷、長焦),一番對比下來,更讓小屏 iPhone 顯得「性價比不足」。
而可以看到,放棄了小屏后,輕薄又將成為蘋果下一階段的目標。
iPhone 17 Air 的激進嘗試,有可能開啟手機形態的新紀元。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