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極目新聞報道,中國救援隊再次搜救出一名在廢墟中被埋壓超過65小時的29歲女孩。這是中國救援隊到達曼德勒市后,持續13小時緊張救援救出的第四名幸存者。目前,當地救援條件復雜,余震隨時發生。根據緬甸氣象水文部門當地時間3月發布的通告,該國中部發生強烈地震后,共報告25次余震,其中震級最高為7.5級,最低為2.8級。在此次地震中受災較重的曼德勒省、實皆省、內比都等地,大量基礎設施遭到破壞,數百棟房屋損毀、倒塌,救援和醫療物資嚴重匱乏。
這場地震的破壞力超乎想象。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距震中僅幾十公里,80%的建筑損毀,地標性阿瓦大橋部分坍塌,實皆市幾乎淪為廢墟。通信中斷、道路斷裂、機場癱瘓,救援難度堪比登天。更糟的是,緬甸本身政局動蕩,內戰頻發,基礎設施薄弱,面對如此天災,政府自救能力近乎癱瘓。反觀我國,地震發生當天,中國地震局即啟動應急響應,云南省地震局派隊趕赴瑞麗,82人救援隊乘包機飛抵仰光,抵達曼德勒,短短72小時內,救出至少6名幸存者,包括一名被困超60小時的幼童。
中國援助(資料圖)
為了加快救援速度,中方又緊急調度了14顆衛星,為緬甸的災后救援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敲黑板:中方調度衛星不是為了軍事行動,而是為了拯救生命。就在中方各路救援隊冒著高溫、濕熱和余震危險,爭分奪秒地搶救生命的時候。來自俄羅斯的救援物資也到了,他們派出了直升機,參與到了災區的救援中。在國際救援中,中俄救援隊經常碰面,所以已經成為了老朋友。雙方見面后,會心一笑,沒有過多言語,就一起肩并肩,投入到了緊張的救援行動中。
然而,緬甸軍方未開展任何救援行動,反而對馬圭省包鎮和克欽邦八莫市發動了空襲。地震已導致全國數千人傷亡,大量房屋建筑倒塌,民眾正面臨嚴峻困境。然而軍方部隊卻在此時對平民居住區實施轟炸。馬圭省一名救援志愿者憤怒譴責:"這些飛機本該去曼德勒、實皆等地震災區救援。他們非但不救災,反而在民眾最脆弱的時刻轟炸平民區。當人民正因災難痛失親人時,他們卻在繼續屠殺。軍方的行徑已卑劣到令人詞窮。這個國家只有擺脫這些人才能真正安寧,這種行徑簡直下作至極。"
緬甸地震(資料圖)
另外,地震前一天,軍政府還在內比都舉行閱兵式慶祝建軍節,未對潛在災害進行預警部署。災后初期,軍政府既未統一協調救援,也未及時發布傷亡數據,部分災區甚至出現物資哄搶現象,暴露其應急管理體系形同虛設。緬甸專職救災隊伍僅3000人,且缺乏重型機械、無人機等現代化設備。地震后,曼德勒省30條公路、7座橋梁損毀,內比都機場關閉,醫療系統癱瘓,大量傷員無法及時轉運。這些事實足以說明,在預震救災這方面,軍政府做的遠遠不夠。
更要命的是,由于緬甸內戰擴大化,緬北對華貿易口岸幾乎全部易手,直接導致敏昂萊軍政府的整體財政收入在2024年下降了近60%,敏昂萊本人也遭到了國際刑事法院ICC的通緝。這一系列負面要素的加持之下,必然使緬甸境內的搶險救災行動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加上緬甸糟糕的國際信譽,以及他們所遭受的西方制裁,困難在短期內根本無法解決。
中國救援隊(資料圖)
看到緬甸人民遭受的這場災情,我們不禁感嘆,作為大國子民是多么幸運。當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短短幾天內,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大批解放軍奔赴災區展開救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政府到民間,從企業到個人,全國各地紛紛踴躍捐款。我們迅速開展災后重建工作,將災民妥善安置,新建小區讓大家得以入住。災難無情,人有情,救災能力體現的是一個國家最根本的后勤保障和工業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