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要“攔腰斬斷”世界最長的河流?近日一個不解之惑從蘇丹人的口中傳出,在看到現場情況后,美日兩國的工程師們都直搖頭。尼羅河大家都知道,從歷史課本上我們得知,這里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是養育無數生命的河流。蘇丹位于非洲的東北部,這里的一切似乎都顯得那么艱難。喀土穆是蘇丹的首都,這里既炎熱又干燥,所以人們習慣將這里稱之為“全球熱極”。這可不是什么好稱號,你琢磨琢磨,每天的氣溫都有50多度,誰能受得了?在這里發展農業?無異于癡人說夢,這里的莊稼少的可憐,因為根本生長不起來。那工業呢?
更是不可能的事,其實蘇丹早就成了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行列中的一員。可是要說起蘇丹就繞不開尼羅河這個話題,畢竟是非洲的母親河,可帶給人們水源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問題。蘇丹的天氣變化莫測,要么長時間干旱顆粒無收,要么洪水泛濫沖毀家園。這也讓那里的水資源利用率很低,說白了全看老天爺的臉色。而且更糟糕的是,時不時會有沙塵暴的侵襲,把原本就不是很肥沃的土壤變成荒漠,這讓蘇丹的環境越來越差,加上頻繁爆發的內戰,內憂外患讓蘇丹焦頭爛額。里面外面都不省心,但蘇丹政府這次決定豁出去了,要徹底解決外部麻煩。要想實現目標,他們就必須要興建一個大型水利項目,看看以此能否給國家帶來轉機。
其實蘇丹政府老早就盼著能好好利用尼羅河的資源了,所以他們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修建一座大壩。一來能趕緊解決缺電的大問題,二來也能管住洪水,這樣就能讓蘇丹的百姓實實在在的得到好處。想法是很好,但現實問題卻比想象中困難的多。基建能力本就很弱的蘇丹,只能尋找外援。他們最先想到的是美國和日本,可是當美日的工程師們來勘察現場后,都兩手一攤直接拒絕,表示根本不可能做得到。一是當地的自然環境極為惡劣,而是施工條件太艱苦了,工人根本不愿到這來干活。最后直接拒絕了蘇丹的邀請,果斷放棄承接修建水利工程的項目。
隨后蘇丹找到了中國,因為我們之前有三峽大壩的成功經驗打底,中國工程師們很快就搞定了麥洛維大壩的建設計劃。五千多名中國和蘇丹的工人齊心協力,在尼羅河上譜寫出中蘇友誼的美好篇章。僅僅5年多的時間,麥洛維大壩出現在尼羅河上,把這條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攔腰截斷”,堪稱人類現代基建史上的“奇跡”。隨著麥洛維大壩的建成,蘇丹人民實實在在的享受到了好處,首先就是用電問題,400多萬人的用電難題得到了解決。其次就是水資源利用的問題,不得不說,中國的基建不是世界其他國家所能比肩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