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夜幕降臨,宿遷海關大廈、金橋商務廣場、寶龍城市廣場等地的大樓外立面被藍色燈光籠罩,滾動播放的“點亮藍燈 傳遞關愛”等標語格外醒目。藍色光影不僅點亮了城市夜空,更化作連接心與心的橋梁。
“通過視覺化、場景化的公益倡導,可以喚起公眾對孤獨癥群體的關注,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支持性就業、康復訓練等志愿服務。”市殘疾人聯合會相關負責人介紹,4月2日是第十八個“世界孤獨癥日”。為傳遞對孤獨癥群體的關愛與支持,我市于4月1日至2日晚間在市區標志性建筑外立面點亮藍燈,以溫情視覺呼吁公眾消除偏見,助力孤獨癥群體融入社會。
市民王璐看到藍燈后感慨地說:“這樣做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了解孤獨癥,我看到以后蠻感動的,感覺宿遷是一座溫暖的城市。”
孤獨癥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發育障礙,不僅影響患者的社交互動、溝通方式和行為模式,還伴隨感覺異常等挑戰。早發現、早干預,是孤獨癥康復的關鍵。近年來,我市一直致力于孤獨癥人群基本康復服務工作,讓孤獨癥群體平等融入社會,使他們在包容與理解中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一方面,我市出臺《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簡化服務流程,完善配套措施,對孤獨癥兒童康復項目補助標準進行提標,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我市積極探索融合教育,并與多家學校合作共建融合教育資源教室,為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中未進入普通幼兒園就讀的在訓孤獨癥、智力類殘疾兒童提供融合服務。
此外,我市還根據《宿遷市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實施規范(2024年版)》要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各縣(區)分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確定孤獨癥定點服務機構。目前,全市共有宿遷中西醫結合醫院、宿遷市康復醫院等11家孤獨癥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實現孤獨癥兒童定點康復機構所有縣域內全覆蓋和規范化建設全覆蓋。
當然,高質量的康復服務離不開專業的康復人才。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專業康復人才的培養,深入實施“康復名師培育工程”,不斷提升各類康復從業人員業務能力。每年組織專業骨干參加省級各類康復業務技能培訓,邀請國內知名康復專家來宿舉辦孤獨癥等類別專題講座,組織全市各康復定點機構老師集中培訓。與此同時,我市還采取以考促建、互促互學的方式,加大重點康復專業人才的選拔培養,對優選出的各類康復骨干老師組建全市康復專業人才庫,發揮幫帶、引領和帶動作用,著力培養更多專業康復人才。
“接下來,我們將加強實施孤獨癥兒童康復救助,推動將孤獨癥兒童救助年齡從14周歲延長至16周歲,確保符合條件的孤獨癥兒童‘應救盡救’。同時,聯合相關部門,從孤獨癥兒童篩查、康復、融合教育、托養和就業等方面關愛孤獨癥群體,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陳麗說。(殷朝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