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來到2025年5月,今年的第一季度已經正式過去了一段時間。與此同時,各調研機構也陸續發布了智能手機市場在該季度的表現報告。
近日,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了國內市場第一季度的市場變化情況。
這份報告中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2.5%。這一增長是由國補計劃推動的,該計劃幫助提振了手機產品的銷售。
具體的銷售表現方面,華為以19.4%的份額連續第二個季度領先,這是自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由于nova 13和旗艦機型Pura 70系列的強勁需求,華為鞏固了其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2025年Q1國內智能手機市場TOP6)
第二名是vivo,其市場份額從2024年第四季度的16.3%上升到17%。vivo Y系列貢獻了其大部分銷量。與此同時,vivo在高端領域也取得了進展,X200系列憑借與蔡司合作的攝影技術贏得消費者認可。
小米排名第三,是本季度增長第二快的品牌,市場份額為16.6%。這得益于國補覆蓋其大部分產品線。同時,由于其進入電動汽車領域和線下零售擴張,高端市場的份額也在增加。
OPPO和蘋果分列第四、五位,前者市場份額為14.6%,后者市場份額占比14.1%。同時,榮耀排名第六,市場份額占比為13.7%。
不過與此同時,另一調研機構Canalys 也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調查報告。
這份報告中顯示,小米以 1330 萬部的出貨量占據市場第一的位置,市場份額占比達到19%。
華為排名第二,出貨量達到 1300 萬部,市場份額占比18%。
OPPO和vivo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出貨量為 1060 萬部和 1040 萬部。蘋果排名第五,出貨 920 萬部,同比下滑 8%。
(2025年Q1國內智能手機市場TOP5)
結合兩份榜單來看,前五名入榜品牌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兩份榜單中顯示的排名信息卻并不相同。
那么出現這種情況到底是為什么呢?
事實上,調查機構展示的數據也是經由推算而得出的。所以會出現各機構數據存在差異的情況。
參考來看,調研機構的基礎數據獲取方式大致為渠道追蹤、行業報告、市場調研、軟件和應用程序分析、財務報告和分析師報告,還會通過購買付費數據服務、利用第三方市場監測服務,以及分析手機的激活量、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在線銷售平臺上的數據,來進行數據估計。
與此同時,不同的統計機構可能會有不同的統計標準和方法。有的機構可能統計的是銷量,有的可能統計的是出貨量,甚至有些報告統計的是激活量。而這就會呈現不同的數據表現。
此外,不同機構也可能會根據報告分析方向的不同調整統計路徑。例如,有的排行榜可能只統計單一品牌的銷量,而有的則可能將子品牌和母公司的總銷量合并計算。這種不同的統計方法會導致排名結果出現顯著變化。
也就是說,在查看手機銷量排名時,一定要留意統計的具體口徑,區分是單一品牌還是單一個集團的銷量。
想要了解手機銷售表現時,最好是結合幾份榜單來進行綜合查看,才能夠得到一個更完整的結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