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小米SU7車禍爆燃三名女生遇難,小米及時回應了網上的6大質疑。
然而,依舊有三大重要疑問待解:電車碰撞后燒得為什么特別快?車門打不開又是什么問題?事故前2秒才發出接管提醒,智駕是否可信任?
對于燒得快的問題,目前還在全面調查,小米的回應也僅是推測。
畢竟,事故車輛以 97km/h 高速撞擊水泥樁,其沖擊力遠超國標測試標準。很有可能在碰撞中導致電池包外殼破裂、電芯擠壓變形,隔膜刺穿后電解液泄漏,遇空氣或火花瞬間點燃。或者碰撞可能導致高壓線路短路,產生電弧引燃內飾。
至于為何快速燃燒,需要等待最終調查結果,但也警示所有車企,一定要更合理排布電池模組,優化熱管理系統相關技術,以防止類似事件發生。
車門打不開的問題,小米也沒有準確的結論。調查結果沒出來前,一切都是猜測。但這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汽車上最后的逃生希望被鎖死很絕望。
大多數情況下,車門結構在高速撞擊下嚴重扭曲,即使解鎖也無法手動打開。所以,車企要么改進門鎖技術,要么提高車門結構部分的強硬度,撞也變不了形。
最后,智駕是否可信?
首先有一點必須要明確,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事故車的NOA智駕,僅僅是L2級輔助駕駛,核心設計邏輯是“系統輔助決策,駕駛員全程負責”。
所以并不是智駕不可信,而是要知道你的車智駕級別是不是只是輔助功能,不能盲目相信:智駕=不用自己管。
至于事故車前2秒才發出接管提醒,有點不人性化,因為等駕駛員接收信息后僅有1秒反應時間。而據NHTSA研究,人類平均需要2.3秒才能完成有效接管。
但是,接管策略行業目前沒有統一標準,所以它可以根據自身定制。行業兩大巨頭標準也不一樣。華為靈活策略,2-15s動態提醒,危險接管提示5-8秒,特斯拉10s固定。因此,在這里建議根據不同的視覺方案,建立統一的標準。
也許小米SU7還有不少技術方面需要完善,也許智駕領域還需要完善技術規則和標準,但是,不能說智駕不可信,而是要我們自己懂得合理利用智駕。大伙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