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劉珺在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態,不做會計科目之間的騰挪,不做資產負債表的粉飾……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狀況,體會一下這種自信源于怎樣的財務背景。
整體數據:擴張下風控良好
2024年,工商銀行總營收8218億元,減少2.5%;歸母凈利潤3659億元,增長0.5%。
2024年末,資產總額49萬億元。不考慮任何擔保物及其他信用增級措施的最大信用風險敞口為51萬億元,同比增加4.3萬億元。
2024年末,正常貸款占比96.64%,金額27.4萬億元,同比增加2.21萬億元。不良貸款3794.58億元,增加259.56億元,不良貸款率1.34%,下降0.02個百分點。
對比2021年至2024年情況可知,貸款余額年均增長約10.8%,4年累計增長37.3%,顯現出工商銀行業務擴張與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
與之對應,不良貸款規模4年累計增長了29.3%,但同時,不良率保持了持續下降,反映工商銀行的風險控制良好。
2024年,工商銀行現金分紅1097.73億元,分紅比例31.3%,每10股派3.08元。
2024年分紅總額最高的幾家銀行
工商銀行:1097.73億元
建設銀行:1007.54億元
農業銀行:846.61億元
中國銀行:713.6億元
招商銀行:504.40億元
貸款以對公為主
工商銀行穩定的數據,存在結構性原因。
從2021年至今,工商銀行保持了對公為主的經營結構。
2024年公司類貸款占比61.6%,較2021年上升2.6%。公司類不良貸款2766.31億元,同比減少161.14億元,不良率1.58%,下降0.23個百分點。
2024年個人貸款(零售業務)占比31.6%,較2021年下降6.8%,占比降幅明顯。個人不良貸款1028.27億元,增加420.70億元,不良率1.15%,上升0.45個百分點。
對公不良率下降,個貸不良率增加,此即所謂:“對公改善、零售承壓”。
房地產業僅排第6位
按行業劃分,工商銀行貸款支持行業的前三位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比最高,達到23.8%。該行業通常意味著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大、運營周期長,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且行業相對穩定。2024年不良率僅有0.37%。
2.制造業,占比為15.1%,為國家經濟支柱行業,2024年不良率1.87%,高于工商銀行貸款各行業平均水平。
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比為14.9%,2024年不良率1.52%,接近平均水平。
也就是說,在貸款規模前三位中,只有制造業不良率較高。但是,結合2021年以來數據可知,工商銀行的制造業貸款不良率及不良貸款金額,已連年大幅下降,體現出明顯的風控效果。
工商銀行2021年至2024年制造業不良貸款情況
不良貸款率:
2021年3.72%,2022年3.02%,2023年2.35%,2024年1.87%。
不良貸款金額:
2021年616.02億元,2022年589.44億元,2023年553.59億元,2024年459.32億元。
2024年工商銀行不良率較高的風險行業包括——
房地產行業 (占比5.4%,排第6位,不良率4.99%) ,
批發和零售業 (占比4.7%,排第7位,不良率4.87%) ,
建筑業 (占比3.0%,排第8位,不良率2.98%) ,
科教文衛 (占比2.5%,排第9位,不良率2.11%) 。
根據工商銀行2021年至2024年5個高風險行業的不良率變化可知,5個高風險行業不良率均處于下降通道中。
相較而言,其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兩個行業風險較高。
房地產業風險得到抑制,但不良率仍處于高位。批發和零售業不良率也處于高位,且下降之后又有所回升。
重點風險:個人貸款
2021年至2024年,工商銀行個人貸款各項目的不良率大多呈現上升或波動上升態勢,個人貸款的整體不良率,從2021年的0.49%上升至2024年的1.15%,累計上升0.66個百分點,顯示個人貸款整體風險逐漸增加。
其中包括:
1.個人住房貸款
不良率逐年上升,從2021年的0.24%增長至2024年的0.73%,累計上升0.49個百分點,說明由于房地產市場波動、購房者收入穩定性變化等原因,導致個人住房貸款的違約風險有所提高。
2.信用卡透支
不良率波動較大,2022年較2021年略有下降,但2023年和2024年大幅上升,從2021年的1.90%上升至2024年的3.50%,累計上升1.60個百分點。這可能與信用卡發卡政策、消費者消費觀念及還款能力變化有關,也可能受到經濟形勢影響,消費者在信用卡透支方面的違約情況增多。
3.個人消費貸款
不良率有一定波動,2023年有所下降,但2024年又大幅上升,從2021年的1.65%上升到2024年的2.39%,累計上升0.74個百分點。這可能反映出個人消費貸款市場的不穩定性,與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就業市場狀況等因素相關。
綜合2021年至2024年數據可知——
工商銀行貸款業務中,公司類貸款不良率持續下降,風險管控成效顯著。其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不良率大幅改善,反映結構性升級與政策支持效果。房地產、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科教文衛等行業,雖政策干預已初見成效,但仍存挑戰。
個人貸款方面,個人房貸風險有所攀升,但仍可控,而信用卡和消費貸款的不良風險正在暴露中,應是2025年的防控重點。
值班編委: 李紅梅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