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重癥肌無力病患者在確診后都會感到極度惶恐與不安,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確采取治療措施。在治療啟動之前,必須充分準備,以確保獲得持久的治療效果并降低副作用的風險。
一、忽視情緒管理,肝氣郁結成疾
中醫有云:“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情緒與健康息息相關。重癥肌無力患者若長期陷入焦慮、抑郁之中,肝氣不得疏泄,便會形成肝氣郁結,進而影響全身氣血運行,加重病情。
因此,保持樂觀心態,學會情緒管理,是患者康復路上的重要一課。不妨試試中醫推薦的“疏肝解郁”小妙招,如太極拳、八段錦等輕柔運動,或是聆聽自然之音、閱讀靜心書籍,讓心靈得以放松。
二、飲食無度,脾胃受損難吸收
“脾胃乃后天之本”,中醫強調飲食調養對健康的重要性。重癥肌無力患者若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或暴飲暴食,都會損傷脾胃功能,導致營養吸收障礙,進一步削弱體質。
根據中醫理論,患者應遵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飲食原則,注重食物的多樣性和營養均衡,適量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豆制品及新鮮蔬果,同時避免生冷、辛辣、油膩之物。
三、缺乏運動,氣血不暢肌肉萎
“生命在于運動”,中醫亦強調“動則生陽”。重癥肌無力患者雖體力有限,但適量的運動對于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肌肉力量至關重要。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或中醫養生操,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造成身體負擔。定期運動不僅能改善肌肉狀態,還能提升心情,增強免疫力,形成良性循環。
四、作息不規律,陰陽失衡易生病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醫講究順應自然規律生活。重癥肌無力患者若長期熬夜、作息顛倒,會擾亂人體生物鐘,導致陰陽失衡,正氣不足,易受外邪侵襲。
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是恢復體力的關鍵。建議每晚11點前入睡,保證7-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讓身體在夜間得到充分修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