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我們紀念先人的傳統節日,大家都會在這個時候掃墓祭祖,表達對已逝親人的懷念與感恩。追遠是為了更好地關注當下,慎終也是讓我們不要忽略了身邊健在的親人思親報恩。作為佛弟子,在清明這天,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呢?
思親報恩,敬順父母
清明節對佛弟子而言,是帶著感恩之心實踐孝道的好機會,我們不僅要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更要學會知恩、感恩、報恩,敬順孝養還健在的父母。
佛陀在《阿含經》中更教導我們以五種智慧的方式敬順父母:
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在物質上給予足夠的支持,精神上給予足夠的關懷;
二、凡有所為,必先稟白:無論做何事要讓父母知道,讓他感受到兒女對他有十足的信任;
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身為子女要順從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
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不要違背父母正當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違背;
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父母經營的好的事業,子女要繼承發揚下去。
明代高僧蓮池大師曾言:“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也就是說,唯有精進學佛、行菩薩道,讓父母親眷脫離生死煩惱,才是身為子女的“道”。
我們作為佛弟子,在敬養父母,保證父母的日常生活之外,更要啟發父母一起學佛修行,脫離生死煩惱。
此外,在佛教看來,孝分為兩種。一種是世間孝,就是普通人所說的“孝順”。另一種是出世間孝。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所以,不僅要孝順現世父母,而且還要惠及眾生——我們累生累世的父母親人。
戒惡修善,念契真如
清明節被稱為中國人的感恩節,在這一天里,無論是佛教還是傳統民間信仰,在知恩報恩這一點上,都是相通的。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佛門中的“孝”范圍很廣,凡以戒惡修善之心,行世間出世間之事,便是行孝,順著我們的真如本性,名為真正的行孝。
對于修行人而言,度過清明節最有實意的就在于,返照我們的清凈自性,憶念我們的本有家鄉,依止佛陀教法,更加精勤修行,斷煩惱,了生死,自利利他。
對于先亡,我們除了恭敬供養,還可以代作善行,如齋僧、食素、誦經、拜懺、供燈、放生等。這些善行雖然形式各別,但重在心意,只要以至誠懇切之心回向,便能夠借此功德為亡者祈福。
例如誦經拜懺,在清明這一天,或者前后幾天,若時間允許可以誦讀《地藏菩薩本愿經》《慈悲地藏寶懺》等,并將殊勝的共修功德回向歷代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債主,亡者業障消除,往生極樂;生者問法明理,健康長壽。
乃至一切眾生,都能夠早日脫離輪回苦海,成就無上菩提佛果,所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在清明節到來之際,作為佛弟子我們更要學習正法,樹立正見,依據佛陀經典、佛菩薩善知識的教誨,在節日之中如理如法而行,在祭拜祖先的同時,用正確的方式,為佛弟子為廣大信眾做出正信佛法的榜樣,用實際的言行自覺覺他,勇于承擔,逐漸引導世人走向正確祭拜祖先的道路上來,最后走向正信的佛陀正法的修持上來,最終離苦得樂究竟圓滿菩提。
▍版權聲明:
○ 本文轉自佛教早晚課,由玉泉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