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郭小興 詹詹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約為1200字)
宗馥莉又鬧出了大動靜。
這一次,被娃哈哈員工稱為為"史上最荒誕愚人節玩笑"。
4月1日凌晨,娃哈哈內部悄然發布8份免職通知,涉及集團總部和全國20多個省市的100多名中高層管理人員,其中既有祝麗丹、嚴學峰等宏勝系高管,也有深耕娃哈哈多年的元老級人物。
更耐人尋味的是,員工打開工作軟件后赫然發現,使用多年的"Hi娃哈哈"已悄然變為"宏勝集團",所有組織架構、工作流程已同步重置。
這場無聲的數字化遷徙,讓基層員工首次直觀感受到企業控制權的轉移。有員工透露,早晨9點后登錄系統時,頁面直接彈出強制更新提示,"連緩沖期都沒有,就像被突然推進另一個世界"。
這一系列動作背后,到底是什么?
要解答上述疑問,恐怕還得從宏勝集團說起。宏勝集團成立于2003年,最初為娃哈哈的代工廠。宗馥莉2007年獨立執掌后,將其從代工廠發展為覆蓋飲料全產業鏈的企業,涉及生產、包裝、物流、營銷等領域,擁有20個生產基地和40多家子公司。
可以說,相比于娃哈哈復雜的股權結構,宏勝才是宗馥莉的老家和底牌。
事實上,宗馥莉對娃哈哈的“宏勝化”改造從她在2024年正式繼承父親宗慶后29.4%股權后就正式開始了。
變化首先從人事開始。在宗慶后去世后的兩個月內,娃哈哈的核心高層基本被替換成了宏勝的高管,包括娃哈哈的人事總監祝麗丹與財務總監洪蟬蟬。2024年4月以來,部分娃哈哈員工被分批要求轉簽勞動合同到宏勝。
有老員工透露,娃哈哈的經銷商資源乃至生產業務,都在向宏勝旗下公司轉移。
在老員工看來,這已經不像是普通的管理權交接,更像是宗馥莉的一場自立門戶。如同她8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那樣:“對我來說,我不想做個繼承者。為什么一定要繼承呢?我不想去繼承一家公司,但是我可以去擁有它。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話,我希望能夠去并購娃哈哈。那就是一種擁有,不是繼承,對嗎?”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宗馥莉在集團業務轉移、銷售政策調整乃至員工福利方面的動作,不排除是掌權后樹立權威與進行內部換血的手段。
“宗馥莉既沒有宗慶后在娃哈哈體系內的權威,也沒有宗慶后累積下來的深厚政府關系資源,因此,她必須在穩定娃哈哈現有業務基礎的同時,盡快地加強對娃哈哈的控制力。至于縮減公司福利,或許是在為娃哈哈未來發展新業務累積資源。”沈萌分析道。
可以看出,宗馥莉在下一盤大棋。接任董事長150天內便完成15名資深高管更替,宏勝系精英全面入主核心崗位。
這種"雙軌制"管理模式,既延續了娃哈哈傳統渠道優勢,又植入了市場化基因。
正經社分析師注意到,截至目前,對于這場靜默的權力重構,宗馥莉團隊尚未向外界進行正式回應。從近年動作看,其試圖通過宏勝系打造 "第二增長曲線" 的意圖明顯。宏勝旗下的KellyOne品牌是宗馥莉的自有品牌,定位年輕市場,與娃哈哈形成差異化競爭。然而這種改革既面臨員工維權、法律糾紛等內部阻力,也需應對國資監管、市場競爭等外部挑戰。
在代際交接與國企改革的雙重命題下,這家由“女二代”掌管的飲料巨頭的未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正經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