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國的關稅政策出爐,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宣布對等關稅政策計劃,涉及全球185個國家,這在世界經濟貿易中是史無前例的。
現在才知道,在特朗普上任之初對鄰居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之戰只是開胃菜,小試牛刀,也是給世界上其他國家打個樣而已。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后,美國對等關稅的大棒終于落地。
在美國宣布關稅計劃后,網絡上各種聲音,有解讀關稅的稅率是怎么來的?美國是如何自己作死的?美國是如何自絕于世界人民的?
大量這樣的文章充斥網路,看的南哥一時間無法消化。
其實,解讀稅率是如何來的毫無意義,因為解釋權歸甲方所有。關于美國是如何自己作死的,我們也不要提醒他,讓他自己作死就好了,為何要提醒他?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從貿易的走向看地緣政治和全球關系變化,才能看到事件的本質,因為貿易決定著錢的流向。
而這次美國為何推出史詩級的對等關稅政策,金錢卻不是最重要的。特朗普政府背后的終極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樣的問題推動如此大規模的關稅政策?
答案是: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已經到了危及國家安全的地步。
首先,來看看工業輝煌時期的美國,制造業有多強大。
二戰時期至1970年代初期,是美國工業的鼎盛時期。
1950年代,美國占全球制造業總產值的40%以上,遠超其他國家的總和,尤其重工業冠絕全球。
1950年,美國生產近1億噸鋼鐵,產量占全球50%以上,汽車產量占全球80%,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汽車公司主導全球市場。
底特律被稱為“世界汽車之都”,1955年通用汽車成為全球首個年利潤超10億美元的企業。
1960年,美國社會汽車普及率達到77%,同期的歐洲僅約20%,汽車的普及帶動郊區化和工業品消費革命。
那個時期的美國,汽車產業處于全球絕對核心產業壟斷地位。
1945-1970年間,美國生產了全球約60%的工業成品,包括機械、化工產品和電子產品。
在航空航天領域,1969年阿波羅登月計劃展現了美國工業的技術整合能力,波音、洛克希德·馬丁主導著民航和軍用飛機市場;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開支占GDP的10%以上,在這一時期B-52轟炸機上天、核潛艇如下餃子般下海,推動高精尖技術迅速發展。
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晶體管,硅谷崛起推動電子工業革命,IBM主導計算機市場,杜邦、陶氏化學在全球化工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在新材料與能源方面,合成橡膠、尼龍等新材料由美國企業率先量產,石油化工技術支撐全球能源需求。在美國國內的石油產量占全球60%,廉價的石油和充足的電力供應,支撐工業擴張。
在基礎設施方面,1956年啟動州際公路系統,完善全美鐵路網,物流成本全球最低。
可以說,這一階段的美國制造業不僅規模龐大,技術領先,更在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中占據核心地位,是全球制造業的絕對霸主。
然而,時過境遷。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美國的制造業開始向外國外遷移,美國工業進入全球供應鏈依賴時期。
例如,半導體常能從1984年的42%降至2008年的8%,而這一比例還在逐年下降。機床制造業產量從全球第一跌至全球第七。
勞動密集型產業降幅更為嚴重,2000-2010年間服裝﹑紡織﹑家居等傳統行業就業崗位減少75%,其中服裝業就業崗位下降84%。
雖然,美國至今仍在航空航天、半導體、制藥等高附加值領域保持優勢,但到2020年制造業占GDP比重已降至約11%。
特朗普在演講中說:“美國已經無法生產足夠的抗生素來治療我們的病人。我們幾乎所有的電腦、電話、電視和電子產品都依賴進口。現在,中國一家造船廠一年生產的船舶數量,比美國所有造船廠加起來還多。長期貿易逆差不再是一個經濟問題,它們是一個國家緊急狀態。”
特朗普還說,美國曾經是汽車產業,半導體和芯片產業的王者,而時至今日卻淪為行業的跟隨者和旁觀者。
特別是汽車產業的衰落,導致大量的汽車產業工人失業,底特律淪為鬼城。
特朗普邀請汽車行業的工人代表布萊恩上臺發言,布萊恩說我看著底特律和大底特律地區一個又一個工廠關閉。現在有工廠閑置,現在有工廠利用率不足,而且特朗普的政策將把產品帶回那些利用率不足的工廠。將會有新的投資,將會有新的工廠建成。
布萊恩說,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三四年后會發生什么。
在特朗普的演講中,他還痛批了1992年美墨加三國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特朗普說:“自從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開始以來,我們國家失去了9萬家工廠,想想那是什么概念,9萬家。
想想在地圖上用圖釘標出來,你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9萬,我說,這可能嗎?
我們檢查了四次,實際上比那個數字還要高一些,并且失去了500萬個制造業工作崗位,同時累積了19萬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那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貿易協議。”
沒錯,在這北美貿易協定中特朗普最在意的還是制造業的外流,以及流失的產業產業工人崗位。
什么是大國?
毫無疑問,擁有強大工業力量的國家才是大國,而金融業和服務業只是依附在制造業之上的產業而已。
在二戰時期,日本戰犯山本五十六跟美國開戰之初就知道一定會輸,因為他留學美國期間參觀過德克薩斯州的油田與底特律汽車城,除了驚嘆,剩下的只有膽寒,這就是制造業上的絕對差距和威懾力。
特別在大流行期間,疫情暴露了美國制造業的諸多問題,供應鏈中斷,產能不足,零部件依賴進口,連醫用的口罩和呼吸機都需要大量進口。
這尤其讓時任總統特朗普在感到擔憂的同時,深刻感受到制造業的危機。
試想一下,如果現在爆發戰爭,美國的工業還能如二戰時期一樣碾壓日本和軸心國嗎?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沒有制造業,其他一切都是空談。
所以,這次對等關稅政策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開啟制造業回流的第一槍,他要重振美國制造業的霸主地位。
特朗普在開場表示:“這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這是我們的經濟獨立宣言。多年來,辛勤工作的美國公民被迫邊緣化,而其他國家卻變得富有和強大,但現在是我們繁榮昌盛的時候了。”
特朗普將4月2日定義為美國的解放日,因為只有美國制造業的再度崛起才能讓美國的工業恢復往日的榮光,鞏固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特朗普將對等關稅政策定義為美國的經濟獨立宣言,因為沒有制造業的經濟只是在沙灘上的蓋樓游戲而已,坍塌只在一瞬間。
現在,很多人還在嘲諷特朗普的行為猶如自殺,像小丑一般的上躥下跳,這些論點簡直就是自以為是,但這種聲音多了之后難免會讓很多人產生誤判,極不明智。
因為他們看不見特朗普重振工業的雄心勃勃,看不到特朗普理解美國自身問題如洞若觀火。
特朗普在演講中還說過:如果關稅對經濟如此不利,為什么世界上其他國家要對美國的產品征收高額關稅?
用你的正常邏輯,理解一下上面的問題就明白了。
所以,美國的關稅只是表象,促成制造業回歸才是里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