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是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其所著《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如今,他被寫進了民族管弦樂,并在上海首演。
4月4日,藝術總監彭家鵬率領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在上海交響音樂廳奏響《和平之光》,用絲竹管弦交響發出和平之聲。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
《和平之光》長約90分鐘,從歷史深處汲取時代力量,向世界發出和平呼喚。孫武的主題貫穿四個樂章,樂聲中有戰馬奔騰、沙場鏖戰,也有市井煙火、兵法哲思。
樂團以宏大聲響托起明亮、光輝、溫暖的主旋律,描繪著和平的美好,訴說著人類命運與共、休戚相關——這是孫武思想的內核,也是中華民族千年不變的和平理念,是人類對和平的永恒追求。
“和平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青年作曲家李博受樂團委約創作,“這是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團體。所以創作時,我采用了多種中西結合的技法,來刻畫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場景,為樂曲要表達的主題、動機服務。”
彭家鵬評價,作曲家使用了當代的作曲技法,又結合了民間音樂的元素,“好聽、接地氣、有人情味,你會被故事情節拉進去。”
彭家鵬
當晚,樂團還牽手嗩吶演奏家劉雯雯,演出了嗩吶協奏曲《大開門》,點燃全場。作品原是為交響樂團而作,后經作曲家徐堅強重新配器,又推出民族管弦樂版。
“90后”劉雯雯是中國首位嗩吶博士。這是她第一次和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合作,也是《大開門》民族管弦樂版的上海首演。
“樂團很年輕,能量十足,為作品注入了新鮮血液。”劉雯雯說,嗩吶這件樂器很有個性、很有張力,“這首作品把嗩吶的委婉哀怨、高亢激情,以及高超的炫技能力都包含了進去。我演得很過癮!”
劉雯雯
這是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第五次登臺“上海之春”,也是樂團連續第八年攜新作登陸上海。
“連續亮相‘上海之春’,是榮譽也是責任。”彭家鵬說,委約作品是樂團藝術生命力的源泉,建團以來,他們堅持委約創作機制,每年都會帶上最新的創作成果來到上海、來到“上海之春”。
此外,樂團曾七度開啟海外巡演,足跡遍布16國32城,并積極參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北京國際音樂節、韓國國際音樂節等國際音樂活動,用民族音樂講好中國故事、用多元形式傳遞中國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