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我們每個人都在戰場。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了針對全球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行政令。消息一出,道瓊斯指數期貨暴跌1100點,蘋果股價盤后跳水7%,全球股市哀鴻遍野。
特朗普揮舞的“關稅大棒”,表面是向中國、歐盟、東南亞等國施壓,背后卻是美國想要重新樹立全球經濟規則的豪賭。
不夸張地說,未來回看,這場國際政治舞臺的“關稅風暴”,實際上很有可能是在經濟領域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它產生的影響,必將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滲透到每個普通人的生活、事業和未來中。
特朗普雖然宣稱要“保護美國利益”,但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因關稅政策已同比飆升5.3%,中小企業裁員潮蔓延,連沃爾瑪都開始暗中壓榨中國供應商以轉嫁成本。
這場風暴中,沒有真正的贏家,只有無數普通人在漩渦中掙扎。
作為中國的中小企業主、創業者,我們該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如何在危機中嗅到轉機?
01
風暴核心:關稅戰如何撕裂普通人的生活?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絕非簡單的數字游戲。對中國加征的54%關稅(疊加此前稅率后實際逼近70%),對東南亞國家最高49%的稅率,直接擊穿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平衡。
這必將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引起物價飛漲,從超市貨架到工廠車間,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實現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閉環。這很殘酷。
美國對華關稅清單覆蓋了從芯片到服裝的5500種商品,而中國反制措施同樣瞄準大豆、汽車等美國核心出口品。這意味著進口原材料成本飆升。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不能實現芯片自產,很快廣東某家電子廠的老板就會發現,美國芯片關稅讓他的采購成本增加30%,而轉道越南采購又面臨當地46%的關稅壁壘。
終端消費品也會漲價。可能上海的寶媽在半年內會看見,美國品牌進口奶粉價格漲了40%,而國產替代品因需求激增也開始提價。
然后很多國家和地區會引發就業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或者就業率的巨大震蕩。
由于各國的跨國公司都會自保,于是有的國家遭遇外資工廠大批外遷,有的國家遭遇本土大量失業。
美國也一樣。特朗普宣稱“讓制造業回流美國”,但現實是,美國本土企業同樣苦不堪言。福特汽車可能會因墨西哥工廠的關稅成本被迫裁員2000人,而中國長三角的代工廠因訂單減少,可能不得不將工人薪資下調15%以上。
更殘酷的是,東南亞國家本被視為“避風港”,但越南46%、泰國36%的關稅讓轉移生產線的企業血本無歸。
不止實體經濟,以前常常能作壁上觀的投資與金融領域,也將陷入恐慌:錢該往哪里放?
全球資本在動蕩中瘋狂避險。黃金價格將繼續飆升到歷史新高。市場觀望情緒更加濃重。
這些天,我跟一些企業老板和創業者在交流中,也發現大家一致感受到投資方的迅速反應和變化。
一位深圳高科技公司的CEO在視頻會上坦言:“原本計劃擴產,現在連銀行貸款都不敢輕易申請。”
02
生存法則:中小企業主如何守住陣地?
在關稅大戰的“全球風暴”中,被動等待各國政策救市,甚至某些國家恢復理性、回歸正常,等于坐以待斃。建議大家盡快在以下幾個方向多多思考和行動,或能成為破局關鍵:
1. 思考供應鏈的轉型,從“全球化”到“區域化”。
這個轉型可能是你的供應商,也可能是你自己。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雖然荒謬和愚蠢,但也暴露了我們很多企業和個人,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
比如之前找我咨詢過的一家浙江的服裝企業,他們80%的訂單來自美國。
在這場關稅風暴中,如果老板不能果斷將產能轉向歐盟市場或回歸國內,很快損失將不可估量。
他們現在最應該采取的行動就是,盡快梳理供應鏈的關鍵節點,優先選擇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如東盟、日韓)合作,并在國內尋找替代原材料,降低對美依賴。
2. 思考技術升級,用效率對沖成本。
當關稅推高成本時,唯有提升附加值才能存活。
如果你原本依賴進口關鍵設備或技術專利,關稅將導致你利潤歸零。但是能迅速做出有效改變,比如能夠投入研發自主專利技術,能夠自己生產設備,或在國內找到這樣的企業,反而有機會打開更多的國際市場。
行動的關鍵與核心,就是要將關稅壓力轉化為創新動力,如果能申請政府的什么技改補貼之類就趕緊申請,需要產業鏈一起升級,一定要盡快達成產業同盟并協調合作,共同升級。如有可能,盡快向相關部門建議,通過政府層面推進。
總之,這不是笑話和可以呆在那里旁觀的時候了,趕緊利用一切你可以利用的力量。
3. 思考在內需上深耕,國內14億人的市場是你的最大底氣。
中國商務部強硬反制美國關稅的同時,也在加速推動“內循環”。
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7%,遠高于出口增速。
年初,我認識的一位90后創業者,將原本出口美國的智能家居產品轉向國內下沉市場,通過直播電商單月銷售額突破了500萬。
你需要迅速行動起來,研究國內消費的升級趨勢(如健康食品、銀發經濟、縣域商業),不要再像之前一樣,拖拖拉拉。
不要再想這不可能,那不可能。
你要盡快利用一切國內可能的政策紅利,利用周圍一切你能用得上的資源,盡快搶占降維內需市場的先機。
03
財富密碼:危機中的五大商業機會
縱觀幾百年的近代世界商業史,即使在風暴中,也永遠有逆流而上的弄潮兒。
以下領域或將成為未來3-5年的黃金賽道,你一定要收藏或轉發:
1. 跨境服務貿易:繞過關稅壁壘的“輕資產模式”
美國對商品加稅,但對服務貿易影響有限。像軟件開發、在線教育、文化IP輸出等領域,仍然會產生很多機會點。例如,一家杭州公司為美國中小零售商提供跨境電商代運營服務,年收入增長300%。
2. 避險資產配置:普通人也能參與的“安全港”
黃金、白銀價格連創新高,即使對普通人投資門檻較高。你也可以通過投資黃金相關的一些資產與證券,甚至保險類理財產品,以及一些農業期貨基金,都可以在這場關稅風暴中找到避風港。
3. 國產替代浪潮:從芯片到洗發水的全面崛起
在消費領域,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美國的關稅制裁,反而加速了國產化進程。
不管是半導體材料(如光刻膠),還是醫療器械和高端護膚品。這些原來大量依賴進口的暴利行業,今后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和國產品牌,能憑借“平替大牌”策略,刷新自己的爆款銷售記錄和利潤率記錄。
4. 區域經濟一體化,形成東盟、中亞的“新藍海”
RCEP協定成員國GDP總量占全球30%,且多數未被美國列入高關稅名單。
這里面存在很多的機會點。比如東南亞跨境電商物流、中亞能源合作、中東歐基建投資等。就算你是小企業和個人創業者,也能從這些領域中找到機會。
5. 發掘政策紅利行業,緊跟國家戰略的“順風車”
中國反制美國關稅的同時,也在加碼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
如果你能在國家戰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在儲能設備、數據合規服務、農業科技等領域,以及上下游的產業鏈中,找到自己的著力點,必將成為你的新機會,為你打開新局面。
04
最后的思考:普通人如何超越風暴?
關稅大戰本質是一場全球經濟權力的洗牌。
作為個體,我們無法改變大勢,但至少可以做到以下三點:
1、保持信息敏感,每日跟蹤商務部、海關總署政策動態,加入行業社群獲取一線情報。
2、分散風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無論是市場、供應鏈還是投資。
3、強化核心競爭力,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提供不可替代的價值永遠是生存之本。
我的一位現在東莞開工廠的客戶,說過的一段話很觸動我。他說:“二十年前怕成本漲,十年前怕訂單少,現在怕世界變。但我還是活下來了。擔心是件好事,至少它讓我早做準備。”
特朗普的關稅大戰或許會持續數年,但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危機都在淘汰舊模式,孕育新機會。
不管是二戰后的馬歇爾計劃,還是新世紀的移動互聯網爆發,真正的贏家永遠是那些在別人恐慌時冷靜布局的人。
此刻的你,是選擇蜷縮在風暴中等待天晴,還是乘風而起,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
我很想拭目以待。
(全文完)
作者簡介:天真一笑,10萬+爆款文案創作導師,知勝咨詢創始人,曾服務過50+世界500強企業的創意營銷,并幫助100+中小企業及創業者從0到1走上品牌軌道。尋找生意解藥,就問天真一笑。有問題咨詢作者,請后臺私信聯系。
關注我,更多改變你命運的見識,都在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