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是廚房烹飪時必備良品,既能夠調味又能預防疾病。我國是大蔥種植的起源地,南北方均有種植,其中山東、河北、河南是大蔥的重要產地,大蔥含有豐富的脂肪、糖類和眾多維生素,是北方人喜愛的蔬菜之一。 現將大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分享如下,希望對您種植大蔥有所幫助:
一、品種選擇
選擇產量高、品質上乘、口感好、抗病性強 組織密實的品種。
二、育苗
1、苗床準備
選擇兩年兩年之內未種植蔥蒜類、地勢平坦、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豐富、灌溉便利的地塊兒作為苗床,另外清除苗床上的枯葉、雜草及其它雜物。依據播種面積確定苗床面積,每畝大約需要苗床面積80㎡,每畝苗床需撒施有機肥4000-4500kg、過磷酸鈣25kg、三元復合肥10kg,為防止地下害蟲每畝施用5%辛硫磷顆粒3kg。
2、種子處理
每畝需要的種子量大約為100-120g,播種前將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并不斷攪拌,一方面殺死種子表面覆蓋的細菌,另一方面提高發芽率和出苗率。
3、播種
大蔥的季節性適應性較廣,一般分為春播和秋播,春播的時間為2月上旬-4月中旬進行播種,6-8月份定植,11-12月份收獲;秋播的時間為10月份左右進行播種,6-7月份定植,9-12月份收獲。
播種的方式主要分為濕播和干播,濕播的主要方法是播種前應澆足底水,待水滲透之后均勻播種,覆蓋細土或細沙大約1cm即可。
干播主要的方法是在播種畦內開溝,溝距15厘米、深1.5—2厘米,將種子播在溝內,摟平畦面踩實、澆水即可。
4、秧苗管理
在播種后苗前每畝用33%的施天補乳油100-150mg,加水40-50kg噴灑苗床用來控制雜草的產生。春播育苗期間要保持土壤的濕潤有利出苗,播種后可用地膜覆蓋畦面,幼苗出齊之后及時撤除,三葉期前控制灌水防止徒長,三葉期過后再進行澆水施肥促苗生長
秋播育苗冬季之前控制肥水防止徒長,土壤封凍前澆一次封凍水,保護幼苗越冬,來年返青定植時應及時澆返青水,結合澆水追2—3次速效氮肥即可。另外在蔥苗長齊之后及時剔除除草、病苗、弱苗。
三、定植
1、定植前準備
定植前及時除去田塊內雜草,定植前應施足基肥,保證整個生育期肥料需要,每畝施用有機肥5000kg,其中1/3用于整地時撒施,2/3用于溝施,在整地時還需加入過磷酸鈣20kg,定植溝內還需每畝施用三元復合肥80-100kg、硼砂2kg。
2、定植密度
定植前兩天苗床澆足水,利用鏟子鏟除幼苗并按大小的不同分別放置,用600倍的多菌靈浸泡根部10min,減掉部分蔥葉,株距大約為4cm,每米內大約可以栽培30-40棵,每畝大約可以種植大約2萬株,在栽培的過程中應注意不要土壤不要埋沒蔥心,蔥秧應直立載入溝內,保證蔥白的直立同時后期應及時補苗。
四、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
定植之后進入緩苗越夏期,此時無需過多的肥水,管理重點在于中耕除草,排除漁澇保證根系的通透性,促進根系的發育防止腐爛。8月上旬天氣逐漸轉涼進行第一次肥水的管理,每畝施用尿素10kg,三元復合肥20kg。
8月底進入大蔥快速生長期進行第二次施肥,每畝追施三元復合肥30kg,9月上旬和9月下旬分別追施“發棵肥”,每次每畝施用三元復合肥50kg,10月中下旬進入蔥白充實期,此時不再追肥,小水勤澆不能缺水,否則蔥白不夠充實影響品質,收獲前一周停止供水有利收獲和貯運。
2、培土管理
培土是蔥白形成的重要途徑,在蔥白形成期結合中耕進行培土,時間一般選在上午,此時土壤溫度適宜,培土期間應遵循“前期少量多次,后期高培并且不壓蔥心”的原則。
3、病蟲害防治
大蔥比較容易發生的病蟲害主要有薊馬、蔥蠅、蔥斑潛蠅、紫斑病、霜霉病、黑斑病等,具體防治方法看這里↓
五、采收
根據市場的需要適時采收,采收時應注意蔥白的完整,去除枯葉、清除泥土并進行分組打捆,另外還需要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
現在正是春播大蔥收獲的季節,希望種植大蔥的農民都有個好收成。
【聲明】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系本平臺并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內刪除該文章,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