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緬甸當地時間4月2日17時,在緬甸曼德勒市金色鄉村酒店救援點,中國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會同其他來自中國的救援力量成功營救出一名52歲男性,此前他已經被困超過120小時,這也是中國救援隊在抵達緬甸地震災區后成功營救的第五名被困人員。
緬甸當地時間4月3日19時,利用救援間隙,《面對面》通過網絡連線的方式采訪了中國救援隊隊長趙明。
記者:你參與過很多次國外的地震救援,你覺得這次緬甸地震和以往參與的地震救援有什么不同,最大的難點在什么地方?
趙明:現在的溫度稍好一點,前兩天最高溫度大概42℃、43℃,在這個情況下,如何保持我們隊員的戰斗力,如何保持我們盡量減少受到高溫,中暑以及防疫情,這方面壓力非常大。
記者:在這種情況下,看到你們救援的身影還是穿著非常厚重的救援服,怎么解決防止中暑的問題?
趙明:穿救援服這是必須的,因為在倒塌建筑里頭特別是狹窄空間里面,這是對人的保護,現場沒有辦法,現場也不可能有其他降溫措施。
記者:完全要靠自己的毅力來堅持了。
趙明:主要靠毅力堅持,而且經過訓練,一般人受不了的,以前我們在印尼地震海嘯以及巴基斯坦也都經歷過高溫,所以我們帶齊了一些必用的藥品,以及一些器材,同時在當地積極想辦法。我想我們的行動也感染了當地的群眾,他們自發給我們送一些飲品,給我們送來了不少電風扇,當然我們還采取了嚴格的措施?,F在在地震現場,腐爛發出的氣味非常重,所以我們要求這些隊伍在撤出現場前要進行消殺,回來以后也要進行一次消殺,而且隊伍的營地一天至少兩次消殺,這樣來確保我們隊員的身心健康。
北京時間2025年3月28日14時,緬甸中部發生強震,該國曼德勒省、實皆省、內比都等地受災嚴重。應緬甸政府請求,中國政府派遣中國救援隊赴緬甸實施國際救援。北京時間3月29日上午,中國救援隊82名隊員攜帶救援裝備和物資乘國航包機從首都機場出發飛赴緬甸災區。
記者:當時在地震發生之后,用了多長時間準備趕到緬甸?
趙明:時間還是非常短的,實際上這次非常巧,在地震發生的時候我還在國外。我是到了機關之后,三個小時趕到機場,隨飛機而走。但是我們隊伍和國家的機制反應非???。隊伍經過多次錘煉,物資、人員都是模塊化,迅速調整,有關的部委第一時間召開了部際協調會,各個部門主動密切開展這個行動。
記者:在這個過程中,到達緬甸之后需要各方的協調配合和國際上一種密切的合作是嗎?
趙明:這次說來也巧,我們來的時候,因為我們的駐緬甸大使和駐曼德勒的領事剛好在國內,跟我們同一架包機過來,所以我們事先有很好溝通,所以我們這次來,就是兩個需要協調,我們緊緊依靠我們的使館、領館,以及當地的華人華僑,還有當地的政府。
記者:整個救援的過程中,余震是不斷的是嗎?
趙明:時常會發生。
歷經3000多公里飛行和20多個小時車程,中國救援隊于當地時間3月30日17時抵達受災嚴重的緬甸曼德勒市。
記者:當你們到達救援的地點之后,開展的第一個救援在什么情況下發現的?
趙明:這個是我們的一支志愿者隊伍,比較輕便,沒有重型設備,他們先到,當得知我們這支重型隊伍,國家的隊伍已經到達以后,很快就通知我們,而且給我手寫了一封雞毛信。
記者:信上怎么說?
趙明:信上說我這已經確認有一個幸存者,希望你們趕緊派隊伍來,我們立刻派出了隊伍,隨這位送信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記者:也就是說到達之后,根本來不及休整,就投入到了救援。
趙明:沒有休整,我們從來在國際的救援里面,到達了就兩件事,第一個派出隊伍前往搜索,另外一部分人就是要找營地,搭建我們營地里的帳篷設施,一般來講頭一晚上是很難睡覺的,絕大多數人是不睡覺。
根據志愿者提供的信息,中國救援隊隊員立即趕到曼德勒市長城飯店救援點,對幸存者展開營救。
總臺央視記者 張騰飛:現在是緬甸時間晚上的七點半,我們跟隨中國救援隊的先遣隊來到了當地被稱為長城飯店的地方,通過現場我們看到,受這次強震的影響,這棟酒店有一半的面積都出現了嚴重傾斜,而且特別是底層,出現了粉碎性坍塌。
李廣耐:我們先用雷達生命探測儀進行探測,確定生命的位置,確定以后我們開始打通,進入樓內的通道。打通以后,我們再往里邊進,奔著這個位置,聽到了被困者呼救的聲音,這是一個女同志。
記者:當時她的意識怎么樣,清醒嗎?
李廣耐:很清醒,聲音也很清晰,通過聲音判斷她的準確位置,判斷完以后馬上確定救援的方案,首先是從上向下破拆,救援。
總臺央視記者 張騰飛:在3月31日當地時間凌晨的零點四十分,我們現在是在曼德勒市的長城飯店救援點,在現場我們看到,經過5個多小時的努力,中國救援隊是在這片廢墟中成功營救出一名女性,目前她的生命體征良好,此前她在這里被困超過60個小時,這也是中國救援隊抵達受災最嚴重的曼德勒市成功營救出的第一名幸存者。
結束在曼德勒市長城飯店的營救任務后,中國救援隊立即轉戰到附近的天空公寓救援點,與此前已經到達這里的中國公羊救援隊一起,連夜展開救援。
趙明:這次有個特殊的情況,大家知道這里很熱,白天我們要干,夜晚我們更要干:
- 因為夜晚指戰員不出汗,能堅持長一點,效率高一點;
- 夜間比較安靜,被壓埋的人如果還活著,他本能會發出一些聲響。
趙明:所以夜間也要干,基本上來講,我們隊員休息完全是沒有規律的。
中國救援隊獲知有一名兒童和一名孕婦兩名幸存者被埋壓在天空公寓C座廢墟之中的消息,她們已經被困超過60個小時,但因為現場坍塌嚴重,救援難度極大。
記者:天空公寓嚴重到什么程度?
李廣耐:天空公寓分A、B、C、D四座,共11層,其中A座下沉式塌陷,B、C、D座完全是疊餅式坍塌,人員埋壓也很多,具體數字我們也不詳。
記者:當時得到的信息,幸存者大概是什么樣的狀況?
李廣耐:我們救助第二名、第三名生還者的時候,他的位置是在C座,疊餅式坍塌的C座,到場以后,根據家屬說的方向,救援隊員上到樓頂,上到樓頂用雷達生命探測儀沒有探到,我們就采取了全場靜默,所有救援行動采取用石頭敲打樓板來傳遞聲音,看看被困者有沒有回音。我們連續敲打,里邊傳出了敲打的回音,通過聲音,我們迅速鎖定大概的位置。
李廣耐:根據現場專家的評估,我們采取由上向下破拆的方法進行救援,緊接著第一層樓板打通以后,我們進行了第二次全場靜默,靜默以后,又開始敲打,里邊聲音是越來越清晰,我們認為這個生存者狀態應該是很好,我們快速進行破拆,第二層樓板向下,破拆完第二層以后,我們開始第三次靜默,這時候里邊聲音越來越清晰。
在同時展開對被困小女孩和孕婦營救的過程中,中國救援隊獲知在天空公寓A座發現一名29歲女性幸存者的消息,立即調遣兵力前往營救。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棟建筑原本有11層樓高,地震發生之后底下發生了下沉式的坍塌,只留下了原本上層的6層建筑。
救援期間,余震不斷發生。
救援隊員:感覺到樓體明顯晃動了一下,我們就趕緊撤出來了。
記者:除了晃動,有東西掉嗎?
救援隊員:有東西掉落,有碎的石頭。
這是中國救援隊抵達緬甸地震災區之后全員投入戰斗的不眠之夜,冒著余震的風險,救援隊員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凌晨5點37分,被埋壓在天空公寓C座的5歲小女孩首先被救出,她被發現時,正恐懼地蜷縮在衣柜夾角,用玩具熊護住頭部。
記者:應該是剛受過驚嚇,那樣的狀態對于你們救援隊員,當時需要做什么特別的措施嗎?
李廣耐:我們救援隊員把她抱出來,抱到安全的地面,一直都是抱著她。
也就在5歲小女孩被救出的一個小時之后,被埋壓在同一片廢墟的孕婦被成功救出,她已經有26周的身孕。
又過了一小時后,被困在天空公寓A座的29歲女孩也被成功救出。地震發生時,她被困在六樓斷梁下,被困的65個小時里,她曾用手機閃光燈制造求救信號,并在筆記本上記錄下求生過程。
記者:現在黃金救援時間過去之后,中國救援隊接下來的任務還有什么?
趙明:首先我們還是要持續救援,因為會有些奇跡,一旦發現有生命跡象,用更快速度救援,當然隨著災區搜尋到幸存者的可能性頻率下降,我們隊伍可以輔助當地做一些事情,比如說我們今天已經正式在當地政府的許可下,在設點進行門診,開了一個小的點在大街上,我們的地震工程專家可以給一些建筑進行應急評估。
截至北京時間4月2日24時,中國救援隊自抵達緬甸地震災區后成功參與營救出5名幸存者,包括中國救援隊在內的中國救援力量共成功營救出9名幸存者。
記者:在這樣慘烈的災情面前,作為中國救援隊的隊員你們沖在一線,一直在你們背后支撐的力量是什么?
李廣耐:其實就是一個信念,我們來了,就是能夠救更多生命。
趙明:我覺得生命無價,大愛無疆,也是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必須完成。
制片人丨劉斌 王惠東
記者丨古兵
策劃丨孟克
編導丨王惠東
總臺記者丨劉京 張騰飛 黃達 唐國榮 聶繼承 韓文旸 馮駿 張文德
攝像丨王忠仁 王揚 高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