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翠柳含煙,又是一年清明時。彭李街道以“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為契機,精心組織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明實踐活動,吸引著各族群眾踴躍參與。大家相聚一堂,借傳統習俗傳情達意,用雙手創造美好,在文化交融中奏響民族團結的和諧樂章,共同開啟一段難忘的清明文化之旅。
清明香囊傳情,共承民俗魅力
4月2日,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聯合非遺制香技藝傳承人劉翠翠老師,走進彭李街道為民社區,開展清明節“香囊制作”活動。活動現場,各族群眾踴躍參與,劉老師生動講解“清明佩香囊”的古老習俗,其承載的驅邪避瘟與美好祈愿,是各族人民共有的千年文化記憶。隨后,戴老師闡釋“家和”香囊設計理念,并細致示范制作技巧。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各族群眾圍坐一起,老手技藝嫻熟,新人專注認真,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協作。現場香料飄香,在歡聲笑語中,一個個飽含春日氣息與民族團結情誼的精巧香囊順利誕生。此次活動讓各族群眾深入領略傳統手工藝魅力,增進了彼此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交流,有力促進了民族團結。
巧手生花童趣,共品清明文化
4月2日,彭李街道大河社區聯合街道社會事務辦公室,緊扣清明節,開展“巧手生‘花’童趣滿滿”活動,吸引眾多各族兒童熱情參與。工作人員借助精心準備的動畫課程,為孩子們講述清明節由來與習俗,以詩詞吟誦傳遞節日意境,讓傳統文化潤澤各族兒童心靈。在輕松的“泡泡糖”游戲里,孩子們互動頻繁,歡聲笑語打破隔閡,拉近彼此距離。隨后,工作人員指導孩子們用彩色折紙創作,面對困難,大家互幫互助,最終都完成了冰淇淋折紙作品。此次活動,既彌補了各族兒童傳統文化知識的欠缺,又增進了他們的友誼,促進了民族團結。
非遺剪紙傳承,共繪民族華章
3月28日,北海社區聯合濱州職業學院開展“非遺傳承 妙剪生花”剪紙活動,50 余名各族群眾踴躍參與。濱州職業學院專家張琳教授、付茂政博士講解剪紙歷史淵源,現場示范折疊、裁剪技法,指導居民創作特色花朵紋樣。居民們在老師指導下掌握技巧,完成精美作品。活動設置知識問答環節,加深居民對剪紙藝術的理解。此次校社合作活動,為各族居民提供接觸傳統藝術的機會,傳承非遺文化,鞏固了民族團結。
通過“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的開展,將各族群眾緊密相連,營造了濃厚的民族團結氛圍。未來,彭李街道將秉持初心,持續挖掘資源,開展形式更為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舞臺上大放異彩,不斷續寫民族團結“鄰聚李”的精彩篇章。
記者 王慧慧 通訊員 馮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