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江蘇省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5部門聯合印發《江蘇省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方案》,這是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4部委《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出臺后,全國首個省級層面出臺的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
本文字數:6025字
閱讀時間:19分鐘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實現整體躍遷,“五位一體”全域數字化轉型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建成省市一體的數據資源體系,高使用價值數據供給率超過95%,實現公共數據應歸盡歸;構建統一的城市運行智能中樞,打造5個城市大模型,推廣應用200個以上智能體;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1.8萬億元,打造數據產業、物聯網、集成電路、信息通信、智能網聯汽車、核心軟件、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數字產業集群;建立適數化制度創新體系,制定出臺10項左右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13個設區市智慧城市建設水平進入全國百強,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全國領先。
全文如下
江蘇省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方案(2025-2027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數據局等四部委《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發改數據〔2024〕660號)要求,加快建設更高水平數字江蘇,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升級版,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
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建設和加快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走在前、做示范”為目標導向,以“數據融通、開發利用”為工作主線,堅持“數字賦能、系統推進、場景牽引、安全可控”,深度挖掘數據潛能,持續強化底座支撐,發展壯大數字產業,全方位推進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文明“五位一體”,促進城市高水平實數融合、高效能數字治理、高品質數字生活,讓城鄉居民共享數字化發展成果。
到2027年,全省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實現整體躍遷,“五位一體”全域數字化轉型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建成省市一體的數據資源體系,高使用價值數據供給率超過95%,實現公共數據應歸盡歸;構建統一的城市運行智能中樞,打造5個城市大模型,推廣應用200個以上智能體;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1.8萬億元,打造數據產業、物聯網、集成電路、信息通信、智能網聯汽車、核心軟件、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數字產業集群;建立適數化制度創新體系,制定出臺10項左右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13個設區市智慧城市建設水平進入全國百強,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全國領先。
二
健全城市數據體系
(一)加強城市數據清單化匯聚和規范化治理。建設新一代公共數據平臺,統一編制城市公共數據資源目錄,實施清單化匯聚、動態更新、分層分級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數據“一本賬”,構建城市一體化數據資源體系。加快公共數據歸集,全面加強城市高價值數據供給,制定數據治理規范,加強數據質量監測,形成多方協同的閉環治理機制。加強人口、法人等基礎庫共建共用,構建“一人一檔”“一企一檔”。數據直達基層年度完成率100%。(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
(二)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和流通交易。統籌推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建立數據資源登記、授權、開發和產品發布運營機制。依托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建立授權運營統一數據目錄和產品目錄,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參與公共數據產品加工利用。推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產品場內交易,引導社會數據進場交易,開展車聯網、低空智聯網等物聯數據交易試點。到2027年,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指數超過80。(責任部門:省數據局)
(三)深化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數據要素賦能。推進城市重點場景業務數據“按需共享、應享盡享”,加強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市場監管、應急、政法等多跨領域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建設完善江蘇數據直達服務,推動垂管系統數據屬地回流和下沉基層。實施“數據要素×城市治理”行動,推動城市人、地、事、物、情、組織等多維度數據融通。(責任部門:省數據局)
(四)推進城市數字化變革和適數化制度創新。建立健全一體化數據資源體系,推動建立跨部門數據合作機制。創新數據流通方式,完善數據流通交易體系,落實國家數據價格形成機制。鼓勵企業采取交換交易、資源置換等方式流通數據,促進數據產品和服務創新開發、高效流通和價值復用。支持有條件的設區市制定城市數字治理、城市安全韌性、城市更新等地方性法規、規章和相關制度規范。到2027年,各設區市數據主管部門和重點業務部門全面落實首席數據官制度。(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
(五)建立統一規范的智慧城市運營運維體系。立足“一局一中心一集團”,打造建、管、用“三位一體”數據體系。發揮省市兩級大數據中心支撐保障作用,加強公共數據運行管理、公共技術能力支撐、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管理。充分發揮數據集團引領示范作用,建立城市數據資源運營、場景運營、設施運營、服務運營體系。加快城市數據綜合開發利用,建設城市可信數據空間。到2027年,打造10個城市高價值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場景。(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國資委)
三
夯實城市數字底座
(六)打造算網融合的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實施“光網江蘇”“5G江蘇”能力升級行動。深入實施“算網江蘇”工程,推進算力網梯次多元布局,建成10個以上城市級算力中心。加快CENI確定性網絡創新突破,精準賦能全省算力網。統籌建設“城市之眼”和城市車聯網路側設施,加快建設低空智聯網,因地制宜對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到2027年,建成城市OTN(光傳送網)站點13500個,可開放智能算力規模達到9000PFlops。(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
(七)構建全向賦能的城市運行智能中樞。加快建設城市運行智能中樞,搭建城市智算公共平臺,集中部署通用算法模型,優化提升訓練推理、編排管理、應用服務等能力,試點開展城市智能體應用。探索共性組件、模塊“一地應用、多地推廣”,打造“模型組件超市”。鼓勵有條件的設區市開展數聯網試點試驗。以實景三維江蘇為空間架構,以“天地圖·江蘇”新一代平臺為載體,融合城市信息模型(CIM)和高精度時空大數據,構建城市數字孿生體公共底座。到2027年,實現城市大模型和城市智能體支撐的典型應用場景超過100個。(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八)筑牢堅固的城市數字空間安全防線。加強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實現可信接入、安全互聯、跨域管控、全棧防護等安全管理。加強城市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保證城市重要數據的可信采集、加密傳輸、可靠存儲、安全共享和存證溯源。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到2027年,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平臺全部納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責任部門:省委網信辦、省數據局、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
四
做強城市數字經濟
(九)打造城市數字技術創新策源地。支持有條件的設區市聯合國內頭部企業、高校院所,成立城市數字化轉型創新中心和場景應用實驗室,孵化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架構和解決方案。加快前瞻性、原創性技術成果的先行先試,加強試點應用和產業化推廣,打造更強核心競爭力。推動“政產學研用”合作建設協同創新共同體,共同構筑有利于原始創新長遠發展的創新生態。(責任部門: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數據局、省委網信辦)
(十)構筑新興數字產業發展集聚地。推動數據產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態引領力的數據龍頭企業、骨干企業,打造數據產業創新發展高地。推動中國軟件名城提質升級。高標準建設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世界級物聯網產業集群。高水平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做強人工智能產業主陣地。到2027年,引育1000家數據企業,打造50個數據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十一)搶占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高地。梯度培育建設基礎級、先進級智能工廠,擇優創建卓越級和領航級智能工廠。每年推動3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圍繞生產經營管理等多場景提升數字化水平。逐步推進萬兆光網和5G-A等商用部署,分業分級培育企業級、行業和區域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數字金融、智慧物流、數字商貿、工業設計等業態質效提升。到2027年,建成1000家先進級智能工廠、累計培育省行業和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50個。(責任部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
五
優化城市數字服務
(十二)優化政務服務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加快整合各地各部門政務系統,推動省市區政務服務體系全時在線、一體聯動、一網通辦、高效運行。設立“高效辦成一件事”線上專區、線下專窗,推進關聯事項集成辦、容缺事項承諾辦、異地事項跨域辦、政策服務免申辦。優化完善“一企來辦”平臺功能,實現惠企政策精準直達。運用大模型優化政務服務功能,提高“智慧曉蘇”交互能力。到2027年,實現企業和個人重要階段、重點事項“一件事”高效辦理全覆蓋。(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有關部門)
(十三)聚合城市公共服務打造一站式智能門戶。以“蘇服辦”為統一入口,全面融合便民惠企高頻服務事項,構建全省一體化協同、差異化發展的智能門戶服務體系。統一應用共享與開發標準,實現省市兩級服務資源“高效共享、無縫對接”。聚焦醫療健康、教育文化等重點領域推進智能化服務。針對群眾和企業需求,開展定制化和推送式服務。到2027年,形成以“蘇服辦”為核心的城市服務品牌矩陣,累計接入標準應用達400個。(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有關部門)
(十四)基于“蘇服碼”打造“一碼通”服務體系。建立全省統一的城市服務碼標準體系,實現城市人員、組織、建筑等實體的統一編碼。依托省“蘇服碼”平臺和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平臺,通過“蘇服碼”和電子社保卡同等互認,持續推進卡、碼、證數據互通和服務融合。建立城市碼資源“一本賬”,推動城市碼應用“一碼通”,實施城市居民服務“一人一證一碼”、城市企業服務“一企一照一碼”、城市部件服務“一物一牌一碼”、城市交通服務“一車一號一碼”。到2027年,“蘇服碼”一碼通辦覆蓋率達到95%,城市碼資源“一本賬”登記率超過90%。(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
六
營造城市數字生活
(十五)打造城市數字消費新場景新地標。加強無人駕駛、低空經濟、元宇宙、區塊鏈、數字金融等前沿科技創新,開辟數字消費新領域新賽道。培育多元化、沉浸式數字消費場景,支持企業應用柔性化、智能化生產模式培育一批“國貨潮品”。圍繞群眾“吃穿住用行游購娛”,打造一批功能復合的創新社區街區,鼓勵各設區市建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構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區等數字消費新地標。到2027年,打造200個省級數字消費創新場景。(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十六)發展城市數字文化新平臺新業態。建設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數字化信息平臺,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保護利用數字化管理,強化省市縣三級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監管。完善智慧圖書館、智慧博物館等數字文化場館矩陣,打造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優化“江蘇公共文化云”“蘇心游”等平臺功能,推動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推動城市文化資源數字化,支持發展數字創意、數字文娛、數字視聽等新業態。到2027年,新增300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打造30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責任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廣電局)
(十七)推進城市數字更新高質量可持續。一體化推進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建設完善綜合管廊智慧運營管理系統,強化地上地下管線信息融合,開展一體化整治。深化“CIM+”應用,加強城市空間開發利用大數據分析,推動數字化賦能城鎮空間協同緊湊布局。(責任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
七
加強城市數字治理
(十八)加快提升城市精準精細治理能力。依托城市運行智能中樞,聚合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應急通信、交通管理、市場監管、民情感知等全領域全流程,推動態勢感知、仿真推演、平急兩用、綜合整治等基礎共性功能下沉,集約化建設“一網統管”平臺。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目標,接入全渠道城市事件,利用城市大模型推動全周期智能處置。完善城市運行管理工作機制,加強實時監測、動態分析、指揮監督和綜合評價。到2027年,建立省市縣三級統一的“一網統管”工作體系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公安廳、省應急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
(十九)持續增強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韌性。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建成省市縣三級監管系統,對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測、模擬仿真、快速評估、動態預警、精準溯源、協同處置,實現“一圖覽”“一網管”。加快住區公共設施智能化改造與管理,提高智慧化安全防范、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推進房屋安全數字化監管工程建設,搭建全省房屋建筑“一張圖”,實現房屋安全監管“線上+線下”聯動。到2027年,全面建成城市生命線工程,實現重點場景監測全覆蓋。(責任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應急廳)
(二十)推進社區治理線上線下相融共促。深化推進“精網微格”工程,構建“街道(鄉鎮)-社區(村)-網格-微網格-戶”工作體系,實現社會治理要素“一本賬”“一張圖”。依托智慧社區綜合信息平臺,開發擴展“黨建引領多方共治”功能應用。加快建設“一表通”應用場景,有效實現基層工作增效減負。開展“掌上云社區”等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踐,打造“蘇社智治”品牌。到2027年,建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數字社區60個以上。(責任部門:省委社會工作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廳、省數據局、省統計局)
八
構建城市綠色生態
(二十一)推進環境保護和空間管控一體化。構建美麗江蘇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高水平生態環境智慧管理系統。優化完善全省聯網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依托可信數據空間探索開展污染排放非現場誠信監管,建立健全排污單位數字化監管體系。全面開展實景三維江蘇建設,探索構建“一碼多態”數據管理模式。到2027年,建成“全覆蓋、全聯通、全兼容”的實景三維江蘇,支撐70%以上的政府決策、生產調度和生活規劃。(責任部門: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
(二十二)推動能源調控和雙碳管理數智化。加快建設能源系統智慧調度體系,實現源網荷儲互動、多能協同互補及用能需求智能調控。建設“過程監管云”,促進云上分析與線下監管融合貫通。探索構建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強化分布式資源管控能力。深入實施“數據要素×綠色低碳”行動。組織開展城市“雙碳”試點,推進城鄉建設碳達峰碳中和先導區建設,創建一批“零碳社區”“零碳建筑”。構建政府、企業、個人“三本碳賬戶”。(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能源局)
九
推進區域數字化協同
(二十三)深化區域數字化一體協同聯動。加強長三角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合作。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推進全國運河城市算力“一張網”。加快打造三省一市“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統一標準規范,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免申即享”“一碼服務”等重點領域合作。加快建設長三角數據市場,統一數據市場規則,互聯數據基礎設施,推動數據空間建設和應用。加大長三角數據產業生態合作培育,加強數據賦能跨產業發展和跨區域合作。創新打造新亞歐陸海聯運數據通道和中新數字貿易集聚區。(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十
保障措施
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統籌協調機制作用,強化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布局、協調各方資源、加大政策供給。各設區市要把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與地方重大戰略有機銜接,建立統籌推進機制,加快建設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落實各方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見效。鼓勵各地在依法依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通過各類資金渠道加強資金支持。加強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復合型數字人才,推動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制定完善城市數字化轉型標準規范,建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效能監測體系。組織開展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試點,鼓勵各地積極探索新路徑、培育新場景、構建新模式,加強經驗交流,共享建設成果,適時面向全省復制推廣。(責任部門:省數據局、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委網信辦)
本文來源:江蘇省數據局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地方動態 | 深圳發布意見規范城市更新實施工作,審慎新增計劃,建立房票制度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地方動態 | 2024年度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公布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地方動態 | 重磅規劃獲批!杭州30個重點片區先行更新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