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心一言
首發 | 芳華青年
芳華青年:一個有獨特視野、有感情有溫度的青年朋友。說真相,傳真情,品百態人生,看芳華青年。
低端的欲望叫懈怠,高端的欲望叫夢想。
所以,年輕人玩手機,那就是浪費時光,揮霍青春;但是年輕人要是有一臺識別度很高的車子,那就是年輕有為,鶴立雞群。
被定義為年輕人的第一臺車,長得漂亮,還智能,而且價格也不貴,二三十萬跳一跳就能買,誰不心動?
況且還長著一張豪車的臉,辨識度高,開出去回頭率又高,哪哪兒都符合年輕人的特性,確實是很討喜。
有個性,愛張揚,誰的青春不瘋狂?可惜,在追夢的路上,光有夢想還不行,還得有安全靠譜的護航,才能走得長遠,看得見夢想發光。
造手機的,也不是說不能造車,畢竟跨界天才,多如牛毛。
尤其是如今這個資源急速聚焦在一部分人手中的時代,別說造車,只要是想,造個飛機火箭,怕也不是難事兒。
馬斯克以前還是做地圖和商業目錄的呢,不照樣把火箭送到了太空嗎?而且還為俄烏沖突中的烏克蘭提供主要情報功能,你就說靠譜不?
所以說,跨界卷王沒問題,問題是不成熟的產品,是如何避開監管或者說,繞過法規,成為年輕人信賴的圖騰的?
據上觀新聞此前文章報道說,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搭載的智能駕駛技術仍處于輔助駕駛階段,其本質是幫助駕駛員提高行車安全性和便利性,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
因此,將其統稱為“智能駕駛”并不完全準確,更恰當的稱謂應是“智能輔助駕駛”,重點在于“輔助”而非“智能”。
中國新聞網也發文說,當前,大多數智能駕駛系統仍處于L2級,主要承擔輔助駕駛角色,駕駛員仍需時刻保持專注,隨時準備接管車輛。
很顯然,輔助駕駛,并不是智能駕駛,更不是不需要人工操控的機器替代駕駛。
但是現實生活中,將輔助駕駛功能替代為司機駕駛的案例,比比皆是。
年輕人只知道,智能駕駛比人工駕駛更安全這句話,從來沒有意識到,截止到目前,并沒有真正的智能駕駛。
此次事故遇難者家屬曾透露,女兒非常信仰智能駕駛,多次給自己洗腦,智能駕駛是安全的、可信賴的,她在接受采訪時說:與女兒駕駛這輛 su7 從深圳去往武漢,這1000公里的路程里,女兒多次告訴她智駕“方便、安全”,我曾告誡女兒,現在技術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開才放心。
“我說她以后一定會后悔;她還反駁我,說有各種(證明安全)的依據。”
包括以前的雷布斯微博截圖和產品宣傳截圖顯示,車企一直都是著重宣傳智能駕駛,而弱化“輔助”二字。
可誰知道,就是這兩個字的差距,實際意義千差萬別!專家曾說,目前L2級在開啟智駕模式后,如發生事故,駕駛員無法將責任歸咎于智駕系統。
車企無需承擔責任,駕駛員是唯一的責任人。看到沒有,駕駛員才是責任第一人,也是生命安全的唯一負責人!
遇難以前,逢人洗腦,車子安全性可靠,有安全證書,很靠譜。
可是,在生命隕落面前,證書顯得蒼白無力。智能駕駛是新生事物,所謂的證書能夠證明什么呢?
對于車企來說,個別人的傷亡只是數字,是技術走向完善必須付出的代價。一次或幾次的意外,是技術進步的階梯。
可是對于個人來說,一次的失誤,就足以磨滅一切,因為再也沒有機會后悔了。可憐的大學生,用知識武裝了自己的頭腦,卻又被商人洗腦,本以為自己走在了科技的先鋒之路,卻沒想到成了技術革新的墊腳石。
代價,就是自己年輕的生命。手機上癮,會讓人墮落,甚至消沉低迷,但總歸是有回頭路,可是車子,就真的要人命。
其實現在有很多讀書人,誤以為自己什么都懂,對新鮮事物也愿意嘗試,充滿好奇心,甚至覺得老年人說的話就是愚昧的、過時的。
殊不知,信息的泛濫給這個世界戴上朦朧的濾鏡,以為別人嘴里說的,都是一切安好的樣子。
可底層的、幕后的、真相的東西他們又了解多少呢?
我對微波爐這東西一直情有獨鐘,之前自己做公司的時候在辦公室配置了一臺,覺得很好用。
后來發現很多人解鎖了很多新功能,蒸煮烤煎炸,幾乎都能做。所以前陣子我準備重新再入手一個微波爐,上京東一看,發現各種五花八門的新功能出來了。后來我就不知道改選個什么樣的了。
然后我老婆說,就選個最基本功能的。花里胡哨的容易壞,而且家里有老人小孩,不方便操作。我想了想也是的。
不久前買電飯煲,買了一個智能的,說是做蛋糕,煮湯,預約定時、香米飯什么的,都可以做。
但是買回來后,其實就用來蒸米飯,包括煮粥,都沒用上過。我們生活在一切都可以智能的時代,仿佛什么都能被智能取代,因為人是惰性的,總想讓機器幫忙完成一切。
可是殊不知,智能化下的我們,不僅變得更笨拙、更懈怠,也會變得不安全。因為越是智能的東西,其內部結構越復雜,而在產品不成熟的時候,就越容易出bug。
理想汽車CEO李想曾提出的“統一自動駕駛的中文名詞的標準……避免夸張的宣傳造成用戶使用的誤解”,這個提議就非常好。
可惜在快速收個市場的當下,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在描述,他們研發的產品多么智能,多么酷炫,可從來沒有人告訴消費者,產品安全的邊界在哪里?產品不好的地方在哪里?木桶原理大家聽說過吧?
一個水桶的盛水量永遠取決于其最短的那塊木板。而對于炫酷的智能駕駛汽車來說,一樣如此。
歲月原本是靜好的,以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一個人也只夠好好地做一件事。
可是如今步履匆匆,萬物AI,我們卻失去了慢慢欣賞風景的機會。甚至有的人,連一扇門都沒辦法打開。
記住,握好方向盤,把生命的操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成為技術革新的參數。
AI引導未來,有關AI ,有關DeepSeek,有關寫作等,有興趣探討的朋友歡迎學習交流:feihongya1(添加請備注說明)
作者:文心,文字工作者,社會新聞焦點深度報道者,主要從事企業推廣、運營策劃、網站建設,如有合作請私聊。推薦公眾號:洞見青年,點擊下方名片或搜索關注。
農民養老金比城市少50倍?數字背后的農村問題
不動聲色平息輿論,雷軍實乃公關天才!
3個女孩智駕小米SU7被燒死,死者家屬透漏疑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