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期,時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就悍然發動了貿易戰和關稅戰,意圖打壓和降服我國。
繼任的拜登采取了更為變本加厲的粗暴和嚴厲政策,把黑手伸向了多個領域,也只想著把我國逼上絕境,從而保住它的霸主地位。
七年過去了,在美國政府輪番多面、步步緊逼下,我國經濟停滯了嗎?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了嗎?社會動蕩不安了嗎?……
沒有,統統都沒有!
我國政府曾不止一次地提醒和告誡美國政府,關稅戰沒有贏家,是一把雙刃劍,傷人害己。可美國不僅死活不聽,反而惱羞成怒、歇斯底里,又收緊了繩索。
4月2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霸道狂妄宣布對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185個國家(貿易伙伴)的進口產品加征“對等關稅”。其中對我國征收的關稅是34%。
所謂“對等關稅”,就是指美國對進口商品征收的關稅水平與貿易伙伴對美國商品征收的關稅稅率相同。
用總統特朗普的解釋就是“你對我征收多少,我就對你征收多少”。
一再善意地提醒和警告,美國政府就是死活聽不進去,非得死驢撞南墻。既然它鐵了心地想要和我國一試高低,那好,咱們再給它來個“黑虎掏心”就是了!
于是乎,我國政府二話不說,立馬率先提出“對等”反制——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
美國打過來一拳,我國不僅強硬地回擊關稅這一拳,而且還一口氣又打出了5拳:
出口管制拳——宣布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
暫停資質拳——以存在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疫要求等問題為由暫停6家美國企業的相關產品輸華資質,包括高粱、禽肉骨粉和禽肉產品;
反傾銷調查拳——自2025年4月4日起對原產于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反壟斷拳——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因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其開展立案調查;
起訴拳——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起訴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的行為。
如此的話,是美國疼得厲害,還是我們呢?
這次的反制和回擊看似只是個開始,到底誰怕誰,到底誰能笑到最后,雖然一時半會無法最終斷定,但,剛開始,誰受罪、誰遭殃,其實早已經高低立見、分外明顯了!
因為,從以前我國發起的數次反制和回擊上,就能一目了然了。
美國每次率先對我國發動關稅戰、貿易戰,總能受到我國精準、強烈的回擊和反制。美國打來一拳,我國立馬毫不留情地回擊它三五拳、七八掌,且拳拳到肉,掌掌痛骨。
如早在2023年8月開始,我國就發布《關于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將新興的戰略關鍵礦產鎵和鍺在出口上設定限制,一方面是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另一方面則是讓一度依賴我國供應的美國嘗到被人卡脖子的滋味。
鎵,被稱為“電子工業脊梁”,多用于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行業;鍺,天然的優良半導體,在光纖通訊、紅外光學、太陽能電池、核物理探測等領域應用頗多。鎵、鍺及相關化合物是“半導體工業的糧食”,是電腦芯片和國防應用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或許,美國也嘗到了滋味,但仍咬著牙不服輸,意圖拼命掙扎反抗。
拋開其他的關鍵和重要戰略性礦產不談,單單談論鎵和鍺這兩種,我國就能把美國牢牢地攥在手心里,讓它無計可施、一籌莫展。
有數據顯示,在世界范圍內,鎵的儲量約為27.93萬噸,我國的儲量最多達到19萬噸,占據總量的68%。截至2021年,我國在全球鎵產量的占比已超過90%。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全球已探明的鍺資源儲量達8600噸,儲量第一的是美國,達到3870噸,占全球儲量的45%;中國的鍺儲量為3500噸,占全球的41%,位居第二。
我國雖然在鍺的儲量上位居第二,但在鍺的開采、提煉和加工等方面,讓美國望塵莫及。也就是說,我國鍺的產量,是全球第一。
2023年,我國向全球提供精煉鍺產量的59.2%和精煉鎵產量的98.8%。看看這組數據,我們就心知肚明了!
那么,往后,美國就能擺脫對我國的依賴了嗎?
- 短期(1-3年):美國高度依賴,我國出口管制將直接影響美國國防和高科技產業;
- 中期(3-5年):美國可能通過多元化與國內生產降低依賴,但成本和技術瓶頸顯著。
- 長期(5年以上):若替代材料研發成功或新供應鏈建立,依賴度可能下降,但我國仍將是主要供應方之一。
可見,美國要想擺脫依賴我國的鎵和鍺,五年之內,是別想;五年之后,也很難脫鉤。我國單單控制住這兩項,就足以對美國構成戰略壓力,更甭談再控制住諸如銻、釤、釓、鋱、鏑……
4月2日,特朗普發起“對等關稅”,看樣子是在垂死掙扎。那好,我們再收緊繩索——4月4日,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對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美國有15種關鍵礦產的供應仍100%依賴進口,其他29種礦產的供應超過50%依賴進口
不用多想,美國一定會在震驚的同時,上下一片大亂!
到底怎么個“大亂”,看看近幾天的美國社會,咱們就“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了。
我國發起的反制關稅立馬讓不計其數的美國民眾亂作一團,逼迫他們爭先恐后地搶購商品。
自4月2日開始,在谷歌搜索平臺,“我該在關稅實施前買什么”、“關稅實施前應該買的東西”以及“買在關稅實施前”等關鍵詞搜索頻率激增。不少美媒也根據相關信息給民眾列出了“購物清單”。在這些清單里,“中國”成了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
4日,美國《新聞周刊》精心列出了10種會因關稅價格上漲的商品,其中智能手機、家用電器、服裝、玩具這四類商品主要依賴“中國制造”。
除了上述4類商品外,美國平時使用的大量木材、建筑用電子器材等設備也都大量從中國進口。
10種會因關稅上漲的商品,必須依賴中國輸入的居然高達七八種。看看吧,我國的反制關稅還沒有落地,只是剛剛宣布,那邊的美國民眾驟然慌亂著急了,立馬開始搶購和囤積起來,有的還不惜大額舉債。
到底搶購囤積到什么程度,看看美國汽車銷售量便再清楚不過了:3月份汽車銷量飆升到了11.2%。
有數據顯示,美國人日常常用的商品,“中國制造”占據了美國總進口份額的21.2%。以蘋果手機為例稱,若整個生產線都將關稅增加的成本計算進最終售價,美國消費者將面臨蘋果手機漲價40%的困境。
上面,我論述的是我國反制美國,對美國造成的打擊和危害。那么,美國的關稅戰、貿易戰,又會對我國造成何等危害呢?
自打2018年美國發起貿易戰開始,我國早就警覺地嗅到了危險,早就從各領域逐漸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進而轉向別國。
如2018年前,美國是我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占美出口量的60%以上。自打貿易戰之后,我國立馬開始尋找替代品,和巴西等南美國家建立合作關系,逐步擺脫了對美國的依賴。2023年自美進口大豆占比迅疾降至約30%。
美國限制的諸多商品,我國大多都能輕易地尋找到替代品。這樣的話,美國既無法控制住我國,也根本傷不到我國。
美國不想和我們做生意,那我們轉身找別人是了。世界之大,總有好多爭著要和我們貿易往來的。別忘了,我們是制造大國呀!
2023年,我國對美出口約5000億美元,占我國總出口的16%,主要為機電產品(如手機、電腦)、紡織品、家具等,而我國自美進口約1577億美元,只占我國總進口的7%,以農產品(大豆、玉米)、半導體、飛機、能源為主。
一方面,我國對美國的順差額巨大,說明了美國對我們的依賴非常大,另一方面美國的商品在我國總進口中的占比微乎其微,不足掛齒。如此的情況下,老美限制和我們貿易往來來妄圖遏制我們,這不是癡人說夢,又是什么呢?
2024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6.4%,占進出口總值的50.3%。而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新興市場對我國外貿市場的貢獻率近六成。有這些國家和地區在,我們害怕美國威脅和施壓嗎?
除了依靠美國之外的諸多貿易伙伴外,我國還在國內大力開拓多元化渠道,幫助國內企業應對美國的沖擊。
在高科技領域,如半導體、芯片等,是能控制和束縛住我國。但是,勤勞智慧、習慣于自力更生的我國各大科技公司,如華為、中興和長江等,不照樣能殺出重圍、彎道超車嗎?
多年來,美國瘋狂無羈、鐵了心地打壓和阻遏華為科技公司,不僅未能讓華為倒下,反而讓其崛起輝煌——麒麟芯片和鴻蒙OS操作系統的相繼開發,便是對華為最好的褒獎,便是對美國最強硬的打臉!
或許,多虧了老美對我國施行的封鎖政策,才倒逼我國發展自主技術,讓華為麒麟芯片、中芯國際7nm工藝橫空出世。
在這一條件下,我國加速芯片等的國產替代,由2019年自給率的15%提升至2023年的約30%,在半導體、工業軟件等領域的自給率有望提升至40%-50%。
老美芯片再先進高級,可我們有自己的替代品,還擔憂畏懼什么呢?
談到這里,我們就能明白了美國和我們中國,到底誰依賴誰,誰又離不開誰!
再列舉一組活生生的數據吧:
消費品制造上,美國約40%的服裝、70%的玩具、80%的家具要從我國進口!
新能源供應鏈上,我國供應全球80%的太陽能組件、60%的風電設備,美國清潔能源轉型萬萬離不開我國產能的支持!
綜合種種吧,美國接二連三發起的關稅戰、貿易戰,到底誰離不開誰,到底誰受傷最嚴重,這不都是禿頭上虱子——明擺著的嗎!
【我是@心花手中開,感謝你的閱讀,也希望你能點贊、評論和轉發,帶給更多的人知識、道理和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