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等媒體報道,4月8日,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明確表示,伊朗和美國將于4月12日在阿曼舉行“間接高層會談”。顯然,急于穩定中東局勢的白宮,準備直接沖上前臺和伊朗談判了。對此,很多俄羅斯專家都指出:今時不同往日,20多年前能夠輕易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美國,現在很難針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強攻了。縱觀他們因此列出來的原因,有三條特別值得關注:
第一條,美國再拼湊不出當年的反伊聯盟。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美國通過長達一年的外交運作,成功組建了包含49個國家的“意愿聯盟”。彼時全球尚處于“9·11事件”的震懾中,歐洲傳統盟友雖存疑慮,但西班牙、意大利等仍提供實質性支持,阿拉伯國家也默許美軍使用基地。
然而當前局勢已發生根本逆轉:加沙的戰局,令美國與中東阿拉伯國家的關系已經非常微妙,沙特與阿聯酋的戰略自主傾向,土耳其的騎墻表態、使得美軍難以復制伊拉克戰爭期間依托中東基地的部署模式。
此外,歐盟因貿易戰及烏戰問題,現在和美國也是一副貌合神離的狀態,以至于北約這張牌連帶著也不好打了,向來講究戰略自主的德國和法國,更是堅決反對軍事冒險,即便英國也因國內反戰壓力難以全力配合,這與布萊爾時代“無保留支持”形成鮮明對比。當然,全球南方國家團結后的力量,也遠超22年前,從而讓敢于攻擊伊朗的美國,將面臨遠超伊拉克戰爭時期的國際輿論與政治壓力。
第二條,美國財政難以承擔高額的軍費。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美國耗費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了30萬兵力遠程投送,動員了125艘戰艦與700架戰機,總開支按現值計算,約1.7萬億美元。現在,美軍若要對伊朗動武,軍費的門檻將呈指數級上升。
首先,除伊朗的抵抗之弧之外,伊朗本身國土面積就四倍于伊拉克,地形復雜且軍事現代化程度更高,其彈道導彈庫(超3000枚)、無人機作戰體系及潛在核威懾能力,迫使美軍需投入至少50萬兵力與更龐大的海空力量,才有勝算,僅初期預算或突破2萬億美元——這對債臺高筑的美國財政而言近乎天文數字。
此外,美軍在中東的艾因·阿薩德基地、烏代德空軍基地,等均處于伊朗導彈射程內,戰時可能首輪即遭癱瘓。而迭戈加西亞等遠距離基地的投送效率,則難以支撐高強度作戰。這一切,對于本身就陷在烏戰泥潭的美國而言,都是難以承受的成本,遑論現在美國內部因社會分裂而導致的動員機制不暢了。
第三條,區域戰爭有可能引發全球危機。與當初薩達姆政權只能被動挨打不同,伊朗具備多維度非對稱反制手段。首先,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可瞬時切斷全球20%原油供應,引發國際油價飆升,這種“經濟核彈”將重創美歐通脹體系,并觸發新興經濟體反噬,引爆很多地區性沖突。其次,依托也門胡塞武裝封鎖曼德海峽、黎巴嫩真主黨襲擊以色列、伊拉克民兵打擊美軍基地,伊朗可開辟多條戰線消耗美國資源;最后,伊朗的核模糊戰略,很可能打開核威懾的潘多拉魔盒,威脅整個人類的文明。
因此,今日美國若執意對伊朗開戰,不僅無法復現2003年的“速勝模式”,反而可能成為加速其霸權崩塌的催化劑。國際動員能力萎縮、軍事經濟成本失控到對手反制手段升級,這三大難點,將共同構成一道現代帝國無法跨越的“高墻”。正如俄羅斯著名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警示的那樣:請不要表演情緒!美軍地面進攻伊朗的可行性,應當只是百年變局中的又一則神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