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中國直接出動了2架運20,118名隊員攜6條搜救犬、2臺救援車、救援裝備和物資634件套及醫療物資奔赴緬甸救災。
而中國此次出動運20,更是有網友表示,解放軍大規模作戰實力曝光。
中國可以擔負物資運載任務的飛機有很多,為什么這次偏偏要拿出我們的大飛機運20呢,其實就是在向全球展示,中國已經具有形成大規模作戰保障體系的能力。
運輸機作為現代戰爭體系中的"空中動脈",其戰略價值在軍隊大規模作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當戰爭進入立體化、全域化對抗階段時,運輸機群構成的戰略投送能力直接決定了軍事力量的機動效率與戰場控制范圍。在戰役發起階段,重型運輸機可在24小時內將整建制機械化部隊投送至數千公里外的戰區,這種跨洲際的兵力投送能力徹底改變了傳統戰爭的空間維度。以海灣戰爭為例,美軍通過C-5、C-17運輸機群實施"沙漠盾牌"行動,在42天內將50萬兵力及數百萬噸物資從本土投送至波斯灣,這種戰略機動能力使戰爭主動權始終掌握在進攻方手中。
戰略運輸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戰爭形態的演變。具備完整戰略空運體系的國家,可將常規作戰半徑擴展至全球任意角落,實現"前沿存在"向"即時存在"的質變。運輸機群與空中加油機、預警機構成的空中投送網絡,使跨戰區兵力調動具備戰役突然性。這種能力不僅提升己方戰役彈性,更對敵方形成強大心理威懾。
從戰役后勤角度看,運輸機群是維持大規模作戰的生命線。當鐵路、公路等地面交通遭毀傷時,戰略空運成為維持作戰物資流動的唯一可靠通道。運載量達120噸的安-124運輸機,單架次可運輸500名全副武裝士兵或3輛主戰坦克,這種投送效率使戰役指揮官能精準控制兵力密度。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戰場,運-20搭載的增壓貨艙和綜合航電系統,可克服缺氧、低溫等極端環境,為前沿陣地持續輸送重型裝備。
而我們使用了渦扇20發動機的運20B,四發暴力推進,即便航程增加30%也可以達到1萬公里。完全具備了洲際投送能力。可以說,中國能夠直接讓戰略裝備直接投送到美國本土,最大載重量也將達到66噸,飛機重裝空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單件重裝空投能力或突破20噸,這樣就為國產空降戰車升級換代鋪平了道路,目前中國的空降戰車重量只有8噸,而運20B服役之后,中國空降戰車將可以升級到20噸,達到全球一流梯隊水平,由于重裝空投能力增強,運-20B還可以進一步實現空投物品集裝箱化,一次連投多個集裝箱,提高空投效率,減少出動架次,部隊接收空投物資之后能夠迅速收攏投入戰斗。在目前美國停產C-17運輸機的情況下,中國運20B的確是現役量產的最強運輸機。
運20B服役的意義,除了讓中國空軍擁有了跨洲投送的能力,而中國此次出動運20,也讓全球看到了中國解放軍大規模作戰的實力。
中國的這次援助行動,一方面彰顯我們的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另一方面是強化與周邊鄰國的關系。列強環伺之下,盡可能搞好周邊關系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尤其是東盟是中國當前最大的貿易伙伴,而緬甸更是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緬甸位于中南半島西北端,與中國西南部的云南和西藏接壤,是連接中國與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陸上通道。其長達3200公里的海岸線直接面向印度洋,為中國提供了進入印度洋的戰略通道,有助于繞過馬六甲海峽,降低海上運輸風險。
緬甸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關鍵節點,特別是中緬經濟走廊的建設,能夠促進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乃至中東、非洲的貿易與投資合作。
另外,緬甸地震作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強地震,落后的緬甸,基礎設施薄弱,救援能力落后,物資缺乏導致大規模的難民逃亡,然后難民能逃亡的方向無非就是幾個,云南邊境也是選項之一。
因此,中國強力救災緬甸,也是為了更好幫助緬甸度過災情,不然不管是難民聚集在邊境口岸帶來的物資壓力,或者是有境外勢力煽動難民強行沖關帶來的國際輿論壓力,再或者是大規模的疫情帶來的邊境防控大規模傳染帶來的健康問題,甚至還有偷渡線路的大規模承壓問題,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