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4月5日文章,原題:在我見過的每一次中美“沖突游戲”場景中,美國都不占優勢 在全球安全聯盟陷入動蕩之際,澳大利亞需要批判性地重新思考其國防和外交事務政策。
自從以澳國防軍總司令身份退休后,我參加過許多專注于與中國發生沖突的兵棋推演活動,美方在每一次場景中都輸了。這是需要重新評估戰略政策的務實理由,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任何政府的首要職責都是保護人民,而我們現在正面臨那些曾經似乎遙不可及的災難性威脅,例如全球疫情和人工智能誤入歧途等問題。有證據表明,全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氣候變化導致的破壞。農作物產量將會因氣候變化而下降,一些國家也將陷入困境。人們將為生存而戰或被迫搬遷。澳將面臨根本無法想象的大規模氣候難民涌入。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威爾·史蒂芬教授說,真正的氣候行動意味著將應對氣候變化當作首要經濟和政治任務。這意味著在這場生存之戰中,我們要將戰略競爭放在一邊以支持世界各國開展合作。了解全球合作而非沖突是應對氣候危機的關鍵,并通過與亞太地區國家政府建立聯系來采取相應行動,以踐行區域應對氣候變化使命。
我們一直與美國保持著長期盟友關系,但我們的經濟前景在亞洲,而且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我們可以與其他亞洲國家一道努力,找到與中國共處并建立信任與合作的方法。我們現在面臨著至關重要的安全決定。我們必須回答一些問題。美英澳核潛艇合作協議是戰略重點嗎?參與一場對華戰爭符合我們的利益嗎?澳大利亞的戰略是否應該專注于區域氣候安全事務并防止國家崩潰?
簡而言之,澳大利亞是否應該竭盡全力地緩解地區緊張局勢,并在確保人類未來安全的共同價值觀基礎上開展合作?(作者克里斯·巴里是澳大利亞國防軍前總司令,王會聰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