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共青城市金湖鄉五合村,植保無人機在作業。潘 成攝(中經視覺)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在廣袤的田野上,一架架植保無人機在麥田上空噴灑農藥,一輛輛智能拖拉機在翻耕農田,一套套智能灌溉系統在澆灌滋潤秧苗,一座座工廠化育秧大棚里,嫩綠的秧苗正在茁壯成長。先進農機的高效精準作業,為春耕生產注入強勁動力,為實現到2027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4萬億斤的預期目標提供裝備支撐。
“機器換人”降本增效
眼下,小麥春季田間管理全面展開。在安徽望江縣漳湖鎮中洲村,賈良良正操縱2架植保無人機為小麥噴灑農藥,一天作業面積達1300多畝。賈良良介紹,過去使用的背負式噴藥機1天最多作業50畝,還存在噴灑不均勻、漏噴、用藥多等問題。如今,自家3架無人機以及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具也為周邊農戶提供小麥、水稻、油菜飛播及田間管理等服務,一年服務面積達到七八萬畝。無人機飛播、噴灑農藥比人工均勻,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現代農機為糧食穩產豐產提供重要支撐。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預計超過75%,三大主糧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5%,基本實現了“機器換人”。農業農村部預計,今春全國將投入各型拖拉機、耕整地機具以及播種機、水稻育插秧機具等農機裝備超2000萬臺(套),其中深耕深松整地機具達280萬臺(套)以上,高性能播種機、高速插秧機等提單產機具為110萬臺(套)以上,能夠保障正常生產作業需要。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李偉國表示,在春耕生產中,農業機械裝備擁有量持續增加、結構持續優化,將確保春耕農機作業在最佳農時適宜期內完成。自動駕駛拖拉機、北斗導航播種機、植保無人機等高科技農機設備的應用更加普及,大大提高了作業精度和效率。
農機手操作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直接關系農機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需要培養一批懂技術、會操作的“新農人”,為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會組織各地廣泛開展農機作業技能培訓,組織實施好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派出農機化技術骨干、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等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巡回指導,提升作業質量。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期,確保農機用油不斷檔至關重要。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確保農機作業用油保障,已與中石油、中石化對接2025年農機用油優先優惠服務保障工作,推動全年落實農機加油不低于3%的優惠幅度,開設農機加油保供站點和農機加油綠色通道,利用好送油車輛資源大力組織開展“送油下鄉”和“送油到田”服務,確保農機作業順利高效開展。
智慧播種提升品質
“無人機、智能農機等現代農機的推廣應用,可以為糧食單產和品質提升提供重要支撐。”河北定州市鑫久農業機械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司占欣說,公司流轉經營1000多畝耕地,托管2萬多畝耕地,現在正忙著為冬小麥春管春灌施肥。以前使用普通式條播機種冬小麥,容易出現缺苗斷壟、稀密均勻度低等情況,使冬小麥分蘗受到影響,一畝地冬小麥成穗35萬穗左右。現在使用新型復合條播氣吸式精量播種機,一畝地冬小麥成穗40萬穗左右,平均畝產提升15%左右。
今年要實現糧食產量預期目標,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基礎上,提升糧食單產是主攻方向。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強化單產提升機械化支撐,分區域分品種加力推廣高性能農機裝備,在東北地區重點推廣高性能免耕播種機等機具;在南方稻區重點推廣集中育秧設施裝備、高速插秧機、有序拋秧機等機具;在長江流域等地區重點推廣油菜精量播種機、密植移栽機、低損收獲機等機具;在山東等黃淮海地區重點推廣指夾式、氣力式精量播種機和小麥驅動靶復式條播機等機具。
“良機還需要與良田、良種、良技、良法深度融合,把增產的技術集成起來,才能促進單產提升。”四川廣漢市南豐鎮陽關村新協和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雷國剛說,四川地形以丘陵山區為主,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丘陵山區耕地進行宜機化改造,提升農機作業水平;推廣耐密、抗倒、宜機的優良品種,合理增加密度;推廣水肥一體、“一噴多促”等關鍵技術。
李偉國表示,現代農機裝備作業效率高,能夠確保在最佳農時適宜期內完成播種、收獲等農業作業,從而確保了作物的最佳生育期,在時間上為作物高產高質贏得了先機。現代農機裝備往往與先進農藝技術相配套,加速了現代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和生產標準化。智能化耕種、精量播種、變量施肥等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有效提高了作物單產,還促進了產品品質的提高。高性能耕種機械、智能灌溉系統、高效收獲機械等的廣泛應用,不僅為高產專用小麥、高蛋白大豆、高品質水稻等優質品種的大規模推廣提供了裝備技術基礎,也為生產過程中減少產品損失浪費和品質保障提供了支撐。比如,我國小麥收獲機械的損失率一般都控制在2.5%以下,人工收獲的損失率可能要達10%左右。
政策引導應用普及
在農機化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機更新換代也在加快。先進高端農機價格高、補貼低,影響農民購機積極性。去年,隨著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措施落地,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購買使用先進適用農機的積極性。“以前農民購買1臺六行插秧機,有3萬元左右的購置與應用補貼,去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再疊加報廢更新補貼,合計補貼近5萬元。”雷國剛說。
李偉國表示,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續加大進一步調動了農民購買農機、使用農機的積極性,為春耕農機作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今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實施方式為“自主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重點支持高性能播種機、智能高速插秧機有助于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丘陵山區農業生產急需、農機裝備補短板、農業其他領域發展急需等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機更新換代加快,“以大代小”成為主流。今年農機報廢更新范圍進一步擴大,農機補貼政策升級迭代,精準對接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需求。當前政策組合拳著力破解農機裝備結構性矛盾,在存量優化與增量提質間形成良性循環,帶動農機化水平不斷取得突破,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能提升提供重要支撐。(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劉慧)
(責任編輯:苗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