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市博物館特別策劃開展了"巧手制螺鈿,簪影映古今"主題活動。活動通過"學、觀、做、展"四個環節,帶領孩子們開啟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探索之旅。
課堂學習
在活動中,講解員帶孩子們學習了螺鈿工藝的歷史淵源與技藝精髓。通過講解員圖文并茂的講解,大家了解了螺鈿飾品的材質特點、紋樣象征及制作流程。孩子們積極參與互動,通過一問一答,了解工藝品背后古人的匠心與恒心。
展廳參觀
步入展廳,孩子們被吉林市悠久的歷史文化深深吸引。西團山文化時期的原始骨飾、漢夫余時期的紅瑪瑙珠串、唐渤海國的雙人馭馬銅飾……每一件文物都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古老文明。通過細致的講解,孩子們了解到:早在千年前,吉林的先民就已掌握精湛的技藝,并與中原文化相互影響,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親子互動
在親子互動環節,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設計、拼貼螺鈿發簪。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挑選貝殼片,按照古代紋樣發揮創意想象,制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讓孩子在動手實踐中體會到“慢工出細活”的智慧。
作品展示
活動的最后,孩子們自豪地展示了自己制作的螺鈿發簪。這些作品雖顯稚嫩,卻飽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姜岸松
通訊員李振平
責編 姜岸松
二審 丁美佳
終審李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