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的劇情構架、簡約的故事敘事、簡潔的舞美寓意,卻以音樂、舞蹈、詩詞等多種藝術語言,表達一個不簡單的主題,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和”理念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可謂簡約不簡 、多融之和、清雅唯美、意深韻長。4月7日,由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一級導演辛俊杰、原解放軍二炮文工團創作室主任、一級編劇王鐵軍等主創團隊聯手打造、哈密市歌舞團演出的音舞詩劇《惟舞伊州》,一經上演,受到觀眾一致好評。
音舞詩劇《惟舞伊州》劇照
歷史上的新疆哈密曾被稱為伊州。唐朝時期,哈密形成了源自“摩訶兜勒”的伊州樂。據《唐音揆簽》記載,西涼節度使蓋嘉運曾向中原王朝進獻《伊州曲》,唐玄宗贊口不絕,立命派人赴西域收集整理后,進入教坊并經藝人加工的《伊州曲》不僅盛行于宮廷,同時在長安的歌舞館、茶樓等百姓場所廣為流傳,與來自西域的西涼樂、龜茲樂、高昌樂、疏勒樂等,同為盛興于中原地區的唐代宮廷大曲。樂舞詩劇《惟舞伊州》正是以此為素材而創作,分為《樂起伊州》《夢回伊州》《曲樂伊州》《放歌伊州》《伊州·樂動四方》五幕,以伊州女姝瑤與長安少年玉成之間的愛情故事為線索,講述了伊州樂從發現、采風、收錄、整理、創作、傳播的過程,勾勒出伊州樂舞經歷多個朝代從“西域胡樂”到“大唐燕樂”再到如今哈密木卡姆藝術形態傳承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其中突出的思想內涵、多樣融合的藝術表達和現代簡約的美學藝術特征,令人撫今懷古,憬然有悟。
簡明劇情蘊含宏大主題。伊州樂相對較少的史料記載,沒有使主創的藝術想象受到局限,而是采用虛中有實 、實中有虛、虛實結合的文學手法精心設計故事情節。全劇從頭至尾結構完整、情節流暢的線性敘事手法和人物之間邏輯關系的合理,令人觀后對伊州樂沿著古絲綢之路不斷傳承和發展過程中,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融為一體、共同發展的內生關系,一目了然。 全劇經歷唐、宋、元、明、清等六個朝代,歷史跨度大,內容繁雜。主創刪繁就簡,向意而行,濃縮了伊州樂伴隨著歷史變遷所呈現的不同文化形態,采用多個平面舞臺空間進行敘事,簡而豐厚的文化信息,絢麗多姿的藝術形態,凸顯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和“理念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宏大主題,并貫穿于全劇始終,正是千年古樂 “撥動”新生,激勵當下生活在哈密這塊土地各族人民含蓄而熾熱家國情懷的生動藝術術表達。
音舞詩劇《惟舞伊州》劇照
藝術語言集納多元文化。首先,音樂借助典籍《伊州樂》和抽取哈密民歌、哈密木卡姆的音樂元素并賦予現代的表達。比如,在哈密木卡姆“瓊都爾木卡姆”中的第一個唱段“達胡派爾亞代”旋律加入現代音樂元素,將具有當代審美音樂旋律呈現于各個篇章,表達伊州樂在不同歷史時期演變所形成的不同藝術形態。采用琵琶、艾捷克、二胡、響鈴與笛、簫、琴、古箏、笙、立鼓、編鐘等十幾種西域和中原樂器齊奏共鳴,講述玉成和姝瑤重逢后在教坊傳樂、共譜伊州大曲的情景,展現了大唐輝煌和伊州樂與中原音樂文化融為一體、共生發展的生動情景。還有以編鐘聲映射玉成身處的長安城、駝鈴聲和薩塔爾琴聲營造姝瑤所在的西域,并采用多層次的電子音色表達倆人在夢境里重逢、相擁、共舞的場景和彼此的憂傷和思念等。可以說,全劇音樂恢弘大氣包涵婉轉細膩,古韻悠長時顯現代靈動,沁人肺腑,悅目娛心,這種不同以往哈密傳統民族音樂的現代表達,體現出創作者對伊州樂美學特色的理解和熟練運用現代技法創作的能力。
音舞詩劇《惟舞伊州》劇照
其次,融合古典舞、芭蕾舞和抽取哈密賽乃姆、哈薩克、蒙古等多種舞蹈元素并結合現代手法創作的舞段,顯示地域文化特點。比如唐宮仕女連衣舞袖、踏月而歌、古樸柔美、韻律輕盈的漢唐舞,西域女子胡旋飛舞、輕盈多變、快速旋轉的“伊州樂舞段”,以及草原游牧男子粗獷豪放并具有力量感的“馴馬舞段”等,對比鮮明,各顯風采。 清新秀麗、輕盈靈韻“唐繡舞段”中,姝瑤將中原刺繡技術傳回伊州,和秀娘們一起通過穿針、引線、刺繡等舞蹈意味的肢體語匯,繡出一朵絢麗綻放的巨大牡丹,影射出今天哈密維吾爾族服飾牡丹刺繡的來源,凸顯了自古伊州樂與中華文化融為一體的繁榮發展和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尤其是玉成通過古典舞和芭蕾舞元素融合的肢體語言及動作技巧,表現了中原地區青年男子清秀飄逸、含蓄溫和的性格特征。姝瑤與伊州眾人跳起風姿嬌艷、曼妙靈動的“綠洲舞段”、千回百轉、飄然舞動的“羌笛舞段”等,顯示出她活潑、熱情、爽朗的性格特征。包括倆人從相識、相戀、相思一直到締結良緣,不同時空肢體語言細膩的情感表達,不同舞蹈風格的對話與融合,隨著故事情節的推動,較好地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梢钥闯觯珓∪诤隙喾N文化元素舞蹈語言的豐富性,不同舞蹈風格語言的自如運用,為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情感和思想主題,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音舞詩劇《惟舞伊州》劇照
另外,劇中各舞段配以古詩詞,為全劇增添了詩歌韻律和美感。如開場由游吟詩人懷抱五弦琵琶、悠悠吟唱王維的《陽關三疊》;玉成與姝瑤跨越千里、終成眷屬的“婚禮舞段”配以畫外音所唱詩人蓋嘉運的《雜曲歌辭 伊州 入破第一》詩詞;還有不同歷史時期關于伊州詩詞唱段等,使全劇舞中有詩,詩寓悠深,舞詩交融,意境唯美,呈現詩意浪漫且韻味豐厚的藝術魅力。
簡潔舞美凸顯“中和”寓意。比如,一開場,舞臺中央巨大的圓月,象征中華各民族團圓、幸福的精神追求。“唐繡舞段”里天幕由上而下緩緩呈現巨大綻放的牡丹圖,既是中華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符號,同時承載著伊州先民對愛情、生命和國家繁榮的美好祝愿。還有中原宮廷、教坊和西域的沙漠、草原、戈壁、胡楊等精心設計的布景和文化特征鮮明的服裝,均在多元文化融合中,營造了一種浪漫、唯美的場景和氛圍,體現出主創追求現代簡約美學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的豐富,讓觀眾仿佛置身于歷史的回響,生動形象地看到了伊州樂沿著古絲綢之路的傳播,并汲取中原、中亞及西亞的藝術營養,不斷傳承和發展至今天所呈現多元文化的藝術特征。
音舞詩劇《惟舞伊州》劇照
總之,音舞詩劇《惟舞伊州》是結合現代藝術審美,對伊州樂歷史發展脈絡的藝術詮釋,是對哈密木卡姆的歷史回望和文化挖掘,其中蘊含豐富的思想內涵,正是當下時代所需。
音舞詩劇《惟舞伊州》劇照
(張迎春:新疆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暨舞臺藝術專委會主任 編輯: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