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流傳著一篇北大教授吳飛批評現代殯葬制度的文章,文章中指出,吳飛教授認為把人送入火葬場燒掉,這猶如把逝者當作垃圾處理掉。
這篇文章從而引發了廣大網友對殯葬制度的熱議,我國民政部官網更是發布了一篇名為《新時代殯葬改革需穩步推進,也需理性的聲音》的文章,呼吁網民應當理性看待。
那么,把傳統的土葬改為火葬究竟是對還是錯?吳飛教授愿意真是網友理解的那樣嗎?
吳飛教授的原意
吳飛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一名教授,曾發表過《浮生取義》、《麥芒上的圣言》等作品,他注重傳統禮儀和習俗。
幾年前,他接受采訪時曾談論過殯葬的話題。吳飛認為,傳統喪禮對培養國人的真情實感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死了,就當作他從未存在過。
因此,吳飛后面就談到了火葬的問題,他認為現代火葬制度雖然環保,但是很多時候傳統喪禮環節的丟失,感覺就是把逝者的遺體當作垃圾一樣處理掉,實在令人感到悲哀。
他還說,盡管許多火葬場都設立有追思會,但是這畢竟不是出自中國傳統的喪禮文化,近幾年南方的火葬場做得還稍微人性化一些,他們會提供場地給家屬租賃布置靈堂,而這種情況再北方地區就相對罕見許多。
同時他還談及了火葬和土葬,他認為火葬制度的推行,實際上并不能減少墓地所占的面積,很多地方即使是把逝者燒成了骨灰,家屬還是會把骨灰壇子放進棺材再下葬。還有一些地方即使是下葬的是骨灰壇子,墓地的規格依舊和土葬規格一樣。
不過后來當他談到墓地資源緊缺有何高見時,他也一籌莫展,表示并沒有什么好辦法。
土葬VS火葬
我國自1956年推行殯葬改革以來,現在廣上北深等一線城市的火葬率已經達到了100%,截止2019年時,全國火葬率已經超過了50%,火葬基本上已經成為全民的一致共識。
火葬制度的推行,其實是結合了我國的國情和人口結構制定的。
新中國剛剛成立時,我國人口只有5.4億人,而如今已經突破了14億大關,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的生育高峰期時,每年將近有3000萬的新生人口。
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也逐漸老去,未來我國將會步入人口老齡化時代,同時也意味著死亡高峰期的來臨,這對殯葬事業是一項非常嚴峻的挑戰。
而傳統的土葬制度,不僅浪費資源,而且走完整個喪禮流程非常繁瑣。
就拿南方農村的傳統喪禮舉例,家中如果有人去世,一般會在家設立靈堂,停靈數天,再由風水先生或是道士之類的推算出合適的下葬日期和時辰。
期間,家屬都要在靈堂守靈,不眠不休,婦女們則需要忙著準備食物、招待前來追悼的親友。更有甚者,還會請上三五個道士,嗩吶、鑼鼓敲上個三天三夜,以求逝者可以平安前往去到往生之地。
但凡經歷過的人,雖然嘴上不敢有怨言,但身體著實是吃不消。
更夸張的是,南方有部分地方還有二次葬的習俗,比如廣西。
假如人去世后,選擇土葬,就要先把逝者放入棺材,走完喪禮流程后再下葬。待三五年后,先人化為一堆白骨后,再挖出來,用炭火逐塊烘干,最后讓入骨灰壇子內,鋪上紅布朱砂封蓋。
然后又找來三五道士,吹拉彈唱三天三夜,找一塊風水寶地讓太公太婆長眠于此。
然而,如今的廣西,自從大部分人接受了火葬之后,如今已經極少再見到二次葬,在喪禮程序上也節省了不少人力物力。
不過,吳飛教授的觀點,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他提倡的是保留傳統喪禮文化,這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有利于培養國人真情實感。
因此,他提到的南方的火葬場提供相應的場地,讓家屬可以在火葬場設立靈堂守靈,其實就是現代殯葬制度和傳統文化的結合。
這不僅避免了傳統喪禮的勞神費力,同時也能夠使得喪禮文化得到保留。
因此,這也是南方地區在清明節時格外隆重慶祝的主要原因。對于大部分北方網友來說,每年的清明假期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假期,但在廣東、廣西、海南等省份,這個節日卻備受重視,地位甚至超過了春節。
在這些地區,無論先人的墓地位于山上還是水中,無論刮風還是下雨,都無法阻擋人們祭拜先人的堅定決心。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身體條件允許,都必須親自參加祭拜儀式,這體現了他們對傳統習俗的深深尊重和對先人的無限緬懷。
殯葬制度的變遷,從土葬到火葬,不僅是形式上的轉變,更是文化、情感與現實的碰撞。吳飛教授的批評,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我們重新審視這個莊重的話題。
火葬,究竟是對先人的尊重還是簡化的處理?土葬,又是否真的浪費了資源?
在這場討論中,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對生命、對傳統、對現實的深深思考。我們期待在尊重傳統、順應時代的基礎上,找到一種更加人性、更加合理的殯葬方式,讓逝者得以安息,讓生者得以慰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