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代以來,書法界質疑“《蘭亭序》是否為王羲之所寫”“《蘭亭序》是否為行書”的聲音從未停過,姜夔、八大山人、李文田以及當代的啟功、郭沫若等人有理有據進行了闡述,他們的結論是:東晉時期并沒有成熟的楷書,更不會有這么妍美瀟灑的行書。
如果說古人的質疑只是“一家之言”的推論,那么隨著考古學的發展以及地下文物的出土,實物證據的說服力很難讓人不信服。東晉定都于南京,達官顯貴、王侯將相死后基本上長眠于此,因此地下埋著數不清的大墓。
1965年,南京進行了建國后的第一次大規模考古發掘,陳郡謝氏、瑯琊王氏、太原王氏和司馬氏皇族不少成員的墓葬被發現。這其中,最有史料價值和書法價值的當屬墓志了。當專家清理并修復好碑面后,發現當時流行的字體與“二王”截然不同,仍是含有明顯隸意的楷書。
這些墓志中書法水平最高的一件是《王丹虎墓志》,它的書寫者正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堂兄弟王薈。此人書藝堪比右軍,史籍記載他“并擅毫翰,動成楷則,殆逼前良,見希后彥。”《萬歲通天帖》中的《癤腫帖》便出自他手,后世徐浩、李邕、蘇軾、米芾等人都學過他的字。
王丹虎之父王彬是王羲之的叔父,論輩分他與王羲之同輩,此女一生未嫁,死后與父親合葬。《王丹虎墓志》鐫刻于東晉升平三年(359年),只比《蘭亭序》晚了6年,墓志長43厘米,寬24.8厘米,厚6.2厘米,志文5行、65字,1965年出土于江蘇南京象山王彬的家族墓地。
釋文為:“晉故散騎常侍特進衛將軍尚書左仆射都亭肅侯瑯耶臨沂王彬之長女,字丹虎,年五十八,升平三年七月廿八日卒。其年九月卅日葬于白石,在彬之墓右。刻磚為識。”此墓志字跡樸拙古茂,筆畫剛健挺拔,收筆處明顯隸書雁尾。結字端莊開張,俯仰多姿。
這一墓志為我們展示了東晉時期真實的書法樣貌,也正是受它啟發,郭沫若寫出《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 <蘭亭序> 的真偽》一文,他認為這些墓志便是證明《蘭亭序》是偽作的“鐵證”。
郭沫若還指出,所謂的“行書《蘭亭序》”就是智永的偽托之作:“我樂于肯定,《蘭亭序》的文章和墨跡就是智永所依托……清代學者阮元、李文田和包世臣等早就提出來了,但由于缺乏資料,無從爭議。有王、謝墓志的出土,李文田的預言可以說已經實現了一半。”
對此,您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