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依靠海外出口的光伏產業,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2025年4月8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的稅率由34%提高至84%。這樣一來,包括逆變器、儲能等產品的輸美稅率將暴增至80%以上。同時中國光伏產品經由第三方出口至美國的產品稅率也將全面暴增。
在美方宣布大幅提高對華和其他地區的關稅后,對新能源等各個產業產生的重大影響不言而喻。決策層也在竭盡全力,反制這種嚴重侵犯中方權益的行為。
4月9日晚間,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9日公告稱,經國務院批準,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加征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其他事項按照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文件執行。
公告稱,2025年4月8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的稅率由34%提高至84%。美方升級對華關稅的做法是錯上加錯,嚴重侵犯中國正當權益,嚴重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與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
光儲關稅影響幾何?
首先,美國宣布將對華輸美商品征收關稅稅率提升至84%,將對中國光伏尤其是組件等出口美國市場本身影響不是很大。但對逆變器和儲能產品影響不小。并且,由于美國對全球各個經濟體施加關稅大棒,中國從第三方地區進入美國市場,銷售新能源產品的道路會增加重重阻力。
華泰證券數據顯示,儲能電池/系統關稅為:64.9%(預計2026年為82.4%);鋰電材料:基礎關稅+附加關稅45%+此次加征的34%,合計80%-84.8%;逆變器:基礎關稅2.5%+附加關稅45%+本次加征的34%,合計81.5%。
從出口角度看,去年全年我國光伏產品總額包括硅片、電池和組件約281.4億美元出口額,同比下降34.5%。出口量,同期的電池和組件分別增長42%和16%。當然這里面不是直接出口到美國的。但中國企業通過其他第三方發貨到美國的比例依然不低。
華泰證券數據顯示,海外可能成為國內企業轉口貿易的國家或地區本次加征幅度為:歐盟20%、泰國36%、越南46%、印尼32%、韓國25%、馬來西亞20%。考慮到美國4月5日開始執行基礎關稅10%,剩余關稅跟蹤各國談判情況于4月9日前確定,其判斷加稅對新能源行業影響或較快顯現。
同時國內企業海外產能逐步起勢,其中包括晶澳、隆基、晶科、潤陽、天合等都有總計十多GW的量在美國落地。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2024年的整體虧損數額較大,美國是單一國別市場中利潤率較高的,也是為數不多有亮點和發展潛力的市場,是光伏企業很看重的地區。
然而,去年全年121家光伏上市公司中,39個凈利潤是虧損的,其中頭部的一體化企業凈利潤全線大跌。美國市場關稅假設會在未來大幅上升,那么中國企業的整體盈利可能會繼續打折扣。
美國當地的稅率導向過去非常明確。其中301關稅稅率提升至50%,豁免的19項設備都是上游硅片等設備,決心構建本土產能。對東南亞四國的雙反,去年10月已經公布反補貼稅率初裁結果,11月已經公布反傾銷的初裁結果。
同時,美國是除中國本土之外,光伏累積裝機量最大的。盡管2024年可能會有37個GW級的市場,但是無論是印度還是德國、巴西、西班牙和日本,總的裝機量和未來提升量短期看都與美國有一定距離。
哪些光儲公司的風險較高
目前來看,一些對美國出口量比較大且產能幾乎都在東南亞的光伏組件廠商,可能是本次受影響較多的。此外,如果對美出口量較高的國內儲能電池公司、大型儲能系統和便攜式儲能的大公司,也都會備受此次關稅稅率調整的影響。
作為市場較為關注的儲能龍頭之一,陽光電源的美國市場份額不低。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在美國的業務收入約占公司總營收的15%。但公司管理層表示,目前判斷美國對全球加征關稅對公司的影響是有限的、可控的。
戶用儲能來看,大部分中國公司都不在美國市場。中國只有比亞迪一家公司排名美國戶用儲能第三位。
國內公司如何降低美國加征關稅后,對企業的影響?總體來看有幾個方法。
首先,類似組件廠商等在美國設立工廠。國內組件廠中,部分已經意識到美國關稅壁壘的風險問題,提早幾年就已經開始布局。其中如天合光能都已經把美國當地的工廠轉給了美國當地公司,再通過其他方法來實現對美當地業務的可持續性。
同時,一些公司也在積極地進行其他海外關稅較低地區的產能設置。正泰新能在今年3月,就已落子土耳其,在當地建設電池工廠。該公司2022年有20GW的組件產能,2023年、2025年將分別擴展至55GW和100GW產能。目前正泰新能擁有全球11個生產基地。
第三,通過產業鏈的互相協同度過難關。正泰新能董事長陸川曾表示,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是公司應對產業鏈周期性變化、并抵抗沖擊的主要方式。目前正泰系擁有光伏大型電站、工商業電站、戶用光伏電站等開發業務,還有逆變器、儲能系統和電子元件業務等,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非常關鍵。
第四,如果能夠推動更多的新地區業務開發,彌補美國市場高關稅所帶來的損失,也是一種措施。
華泰證券也認為,美方加稅完成后,中國在美國地區的光出產品價格有可能進一步向美國下游客戶傳導。考慮到美國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比較深,且沒有充足的可替代供應商,判斷或根據雙方議價能力決定價格傳導幅度。假設完全傳導,按照電芯/系統集成出口,對應CAISO大儲項目IRR分別下降2.5%和8.7%,加征關稅后IRR最低有11%以上,具備經濟性。
(上圖為推廣位)
能源一號獨家,轉載請聯系后臺,得到允許后使用。我們團隊的核心成員來自第一財經重要管理層、在美大型上市公司市場公關重要管理層等,具有十年以上的全球頂尖財經媒體、工商管理業務資深經驗。
Nengyuanyihao@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