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第一次去男朋友家吃飯,心情既緊張又期待,尤其是當我聽說男友70歲的奶奶親自下廚做飯時,我心里更是忐忑。
去男友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老人家會不會覺得我太挑剔?會不會嫌我吃的太多了?餐桌上我是應該先吃魚蝦海鮮菜肴呢還是先喝雞湯鴨湯呢?
對美食充滿熱情的我,懷著對晚飯的期待,去了江西男友家吃飯,到了男友家里,70歲的奶奶已經在廚房忙碌半天了。
半小時后,終于 開放 了,70歲的奶奶做了4個菜,但是當我看到四道菜端上桌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從期待變成了震驚,甚至看到飯菜立馬萌生了“連夜跑路回家”的念頭……
到底做了哪些菜呢?
第一道菜是白玉菇炒肉,白玉菇白白嫩嫩的,炒得油亮亮的,聞著挺香,但當我夾了一筷子才發現:肉呢?
整盤菜里,白玉菇占了90%,肉片少得可憐,只有少數肉沫存在,我偷偷瞄了一眼男友,他倒是吃得津津有味,還給我夾了一筷子:“嘗嘗,我奶奶的拿手菜!”
我硬著頭皮吃了一口,味道其實還行,白玉菇鮮嫩爽滑,但肉的存在感幾乎為零,后來才知道,江西老一輩人習慣這樣炒菜:“肉是點綴,菜才是主角”**,畢竟在他們那個年代,肉是稀罕物,能放一點提味就不錯了。
第二道菜是青椒炒肉,看起來紅綠相間,很有食欲,然而,當我夾起一塊肉時,瞬間傻眼:大部分都是肥的,不是用里脊肉炒的。
原來奶奶用的是最便宜的一刀 下 ,而不是里脊肉,導致整盤菜的肉幾乎全是肥肉,瘦肉寥寥無幾,青椒倒是挺多。
我雖然知道,老一輩人炒菜喜歡用肥肉,一是因為肥肉便宜,二是他們認為“肥肉香,炒菜更入味”,但對于我這個從小吃瘦肉長大的人來說,這一口下去,真的有點扛不住……
第三道菜是土豆絲炒肉,這個菜是我非常喜歡吃的,本來挺期待的,畢竟土豆怎么做都好吃,結果嘗了一口才發現太辣了。
雖然土豆絲切的很細,炒的色澤也很好看,但是奶奶放的朝天椒的辣椒粉,而且還放的挺多,我品嘗了一口,辣的直呼冒汗。
最后一道菜是清炒牛皮菜,牛皮菜在江西又被稱為豬皮菜,我小時候吃過一次,長大后基本沒吃過,看著綠油油的,以為會是清爽口感,結果一入口:苦!澀!還帶點土腥味!
我強忍著沒吐出來,硬是咽了下去,男友看我表情扭曲,趕緊解釋:“牛皮菜就是這樣,老一輩人愛吃,說是清熱解毒。”
奶奶還補了一句:“這個菜好,降火!”
為了不顯得沒禮貌,我硬著頭皮吃了半碗飯,并瘋狂夸贊:“奶奶手藝真好!”我勉強點頭微笑,心里卻在想:老一輩人和年輕人在飲食上也存在很大的代溝啊。
我這才意識到,原來這不僅僅是口味差異,更是兩代人、兩種生活方式的碰撞,奶奶那一輩人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炒菜習慣省肉、多油、重口味,而我們這一代更追求健康、精致、多樣化。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以后不管是去誰家吃飯,都不如直接去街邊餐館吃飯,這最起碼街邊餐館菜肴的口味,大家都比較能接受,不會讓人太尷尬。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