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文
在春的暖陽里,時光不緊不慢,不急不躁,老街上的人們或閑坐,或話家常,恬靜淡雅,白墻、黑瓦、青石板,各種風味小吃都散發著迷人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老街厚重的歷史,給黎陽老街增添了市井氣和煙火味。
黎陽老街,位于黃山市屯溪區黎陽鎮黎山社區,與屯溪老街隔江相望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最早建制于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至南朝陳天嘉三年(562年)斷續為犁陽(黎陽)縣治而得名。是一條始建于1800年前的古老街道,是國家4A級景區。處于“兩江交匯,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徽文化底蘊深厚,古街巷古民居古建筑較多,有建于明嘉慶十五年的鎮海古橋、傳統手工業及非遺產業發達,自古以來就是皖浙贛邊陲商業中心和新安江碼頭重鎮,有著“明清的屯溪,唐宋的黎陽”之說。歷經千余年的滄桑變遷,成為了徽文化的重要搖籃,是徽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黎陽老街的歷史淵源,是探索黃山文化和歷史的重要一環。
黎陽老街,古今交融的人間福地,千年徽商風韻觸手可及。屯溪老大橋(原名鎮海橋)作為他們之間的通道橫跨其間。老大橋往南,走過一座橫跨在名為河底溪的小溪上的西鎮橋就是黎陽老街。東自西鎮橋朝西南延伸,全長1200米,分為上黎陽和下黎陽。老街兩側分布著許多巷弄,如黎新巷、利農巷、爐廠巷、黎陽巷(陳家巷)、朝陽巷等。由于年久失修,黎陽老街在2010年進行了改造,雖然大部分舊宅已不復存在,但依然保留了幾座具有徽州傳統風格的徽派民居和民國石庫門風格的老宅。
漫步千年黎陽老街,邂逅賈家大院的徽州風骨,于氣味博物館喚醒沉睡的記憶,品茗“佳壺認親”的團圓深意。尤其是黎陽老街的“佳壺認親”活動是一種獨特的地方民俗活動,體現了人們對親情和友情的重視。它不僅豐富了當地的文化生活,而且逐漸成為黎陽老街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
在老街,每一處磚瓦都流淌著唐宋風韻與人間煙火。街上擺滿了各種石鼓、石器、石礅。昔日,這里曾是徽商鼎盛的交通要沖;而今,老街依舊流傳著豐富的徽文化傳統和生動的民俗故事。賈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緒年間,是一棟具有悠久歷史的古民居。民國十八年,土匪火燒屯溪街,賈日華自愿留下保衛家園,最終壯烈犧牲,他的故事體現了賈家人的英勇和犧牲精神,更體現了他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與守護家園的堅定決心。這一古民居不僅是徽州文化的重要一環,還見證了徽州的輝煌歷史,承載著徽州人民的深厚情感與美好記憶。
在賈家大院不遠這處有一處古樸的建筑——那便是屹立在院中的古戲臺。這座戲臺,不僅見證了徽州文化的繁榮與變遷,匯集了吊獅、地戲、龍舟、黎陽仗鼓、隆阜抬閣等徽洲傳統民間藝術,更承載了無數徽州人的歡樂與回憶。其中黎陽仗鼓、隆阜抬閣被收錄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這里,歷史與文化交織,傳統與現代對話,讓人在品味古老韻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徽州文化的生機與活力,被譽為“日游黃山,夜泊黎陽”的夜生活勝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