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5年的藝術圈有什么絕對不能錯過的重磅事件,威尼斯雙年展一定榜上有名。威尼斯雙年展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具有130年歷史,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 (Documenta)、巴西圣保羅雙年展 (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 齊名,被譽為“雙年展之母”。
? 第19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策展人卡洛·拉蒂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日前,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在圣馬可舉行了新聞發布會,策展人卡洛·拉蒂 (Carlo Ratti) 和雙年展主席彼得蘭杰洛·布塔福科 (Pietrangelo Buttafuoco) 共同公布了2025年第19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 (Biennale Architettura 2025) 的細節,宣告了這兩年一度重磅活動的臨近。
? 策展人卡洛·拉蒂和雙年展主席彼得蘭杰洛·布塔福科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本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將聚焦全球氣候變暖、人口激增、智能發展等熱點話題,以合作的名義開啟在高速發展世界中的共享智能,用建筑來解決人類與環境的時代癥結。
據已經公布的信息顯示,2025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將包括66個國家館,其中有4個國家首次參展,分別是阿塞拜疆共和國、阿曼蘇丹國、卡塔爾和多哥。
? 威尼斯雙年展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本屆建筑雙年展展覽場地分布在賈爾迪尼、阿森納萊和威尼斯市中心,有望成為威尼斯舉辦過的規模最大的建筑雙年展。
? 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主展舉辦地之一Gaggiandre ? Andrea Avezzù
在策展人卡洛·拉蒂的倡導下,本屆建筑雙年展的主題是“智能·自然·人工·集體” (Intelligens · Natural · Artificial · Collective),將全方位探索建筑在氣候變化、技術革命和人口演變等時代挑戰下所扮演的角色。
? 第19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主題海報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主題強調建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處于中心位置,與藝術、工程學、生物學、氣候科學、社會科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緊密相連。
? 阿聯酋館關注糧食種植基礎設施, 圖片來自Ola Allouz
本屆雙年展也將通過“跨學科” (Transdisciplinarity)、“生活實驗室” (Living Lab)、“創想空間” (Space for Ideas) 和“循環協議” (Circularity Protocol) 四個部分來展示不同領域的合作成果,通過跨學科的集體智慧解決世界矚目的全球性問題。
本屆建筑雙年展主題中的“Intelligens”一詞來源于拉丁語,不僅與現代的“智能” (intelligence)相關,還引申出拉丁語“gens” (人民) 的含義,突破了傳統對人工智能的單一理解,強調了“人”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之中的意義。
? 威尼斯雙年展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人類是否可以將太空視為解決我們地球危機的結果?答案是否定的。太空探索從來不是出路,改善生活的地球家園才是。為了認證這個答案,游客將穿越三個主題區域:自然智能、人工智能和集體智能,找回重塑家園的動力與信心。
? 第19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比利時館提案, 圖片來自Baure Bas Smets
展覽將首次聚集750多名橫跨各行各業的參與者:建筑師和工程師、數學家和氣候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廚師和程序員、作家和木雕師、農民和時裝設計師等等,將威尼斯具象成為一座動態的實驗室。
? 巴西館 “(RE) INVENTION”, 圖片來自Joana Fran?a ? cortesia da fotógrafa
建筑會為人類與地球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它將跨越時間、地域、學科和代際隔閡,共同建構人類未來的生活空間。
? 比利時館“建筑生物圈”, 圖片來自Michiel De Cleene
在氣候危機的緊迫背景下,比利時館通過建造“建筑生物圈” (Building Biospheres) 探索了智能植物影響下的建筑未來,由景觀建筑師Bas Smets和生物學家Stefano Mancuso合作,通過智能植物的前沿研究,設想了在氣候變化和城市熱島壓力下,植物如何幫助城市創造可持續的宜居環境。
? 意大利館發布現場, 圖片來自Karen Di Paola
意大利館將著重關注海洋與陸地之間的關系,將海濱重新創造成城市再生的模樣,以海之名修復大眾需求的城市肌理,共塑城市多元景觀。
阿根廷館則將農村標志性的筒倉儲存空間改造成了可供休閑娛樂的社區空間,將當地歷史文化與集體沉思相連。
? 第19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阿根廷館, 圖片來自Brian Ejsmont
2150年,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在智能建筑與地理物質的共同思維之下,未來建筑景觀也將挑戰想象的可能性。冰島館的“熔巖成型:感受熔巖的力量” (Lavaforming: Hinnessing the Power of Lava) 就利用冰島裂谷頂部的獨特地質位置,探索了熔巖作為可再生建筑材料的發展潛力。
? 冰島館“熔巖成型”的提案示意圖 ? s.ap architects
2024-2025年建筑學院雙年展將重點關注從代表49個國家的200名青年申請人中選出的8個項目。每個項目將獲得20,000歐元的開發資助和展覽機會,以鼓勵培養下一代建筑創新者。
? 威尼斯水道之門, 2024 ? Norman Foster Foundation
在跨界暢想與多方合作下,建筑設計可預見的近未來是包容、多元且富有想象力的。本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將于今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正式展出,共同用建筑勾畫變化世界的未來模樣。
? 本文為 Cc 主義 獨家版權所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 ccfoundation
侵權必究
是枝裕和: 時光褶皺里的記憶與人生
不僅是演唱會,更是場巨大的造景競賽!
娜塔莉·杜爾伯格&漢斯·博格: 有關“寶藏”的怪奇物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