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首屆“灣區當代雙年展——時間的新劇場”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啟幕,展覽展出33位青年先鋒藝術家的近100件作品,呈現灣區藝術生態中繪畫、影像和裝置等語言的新探索,從個體、社群和全球化的角度探討當代藝術的所關注的人群、心理和環境等問題。展覽將持續到8月1日。
此次展覽總策劃為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院長羅奇和書記王平, 策展人為獨立策展人郭赟,學術主持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批評家皮道堅擔任。
四大實驗單元沉浸體驗
首屆灣區當代雙年展以“時間的新劇場"為主題,將目光投向大時代洪流下環境的變幻以及思潮的轉向。展覽分“時間劇場”“游園驚奇”“異托邦X"和“后人類世”四個單元,以切片管窺灣區當代藝術生態,并進一步以此為參照從社會歷史、藝術語言、全球語境和未來想象的角度縱向以及橫向地探討當代藝術的現實與未來。
《荏苒1》 黎小杰 布面油畫
“時間劇場”單元以時間史的視野觀照藝術的發生。哲學意義上的時間或許是空間性的,物理的時間與情感的時間在藝術上呈現的是不同的形態,因之藝術的發生是情感形而上的遺痕,也是空間的切片。這一單元展示了《夢想之梯》(門縫小組)、《藝術樂園》(林奧劼)、《發生在未來的遠古愛情》(陳雄偉)《澳門制造》(吳敏慧)、《大力招財 招財貓》(徐振邦)等作品。
藝術家劉春林現場表演的行為藝術作品《一枚戒指》引起了觀眾的注意。他的任務是要把一只啤酒瓶用砂紙打磨成一枚求婚戒指。據策展人郭赟透露,現場還展示了一枚藝術家于15年前用同樣方式制作完成的一枚戒指。“藝術家這次要重現這一行為藝術。按每天工作8小時算,他完成這一任務需要15天。在我看來,這枚戒指雖然用的是廉價的材料,但藝術家在制作過程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情感,這種價值并不亞于金錢。”
《一枚戒指》 劉香林 行為藝術+行為衍生物玻璃
“游園驚奇”單元重提藝術語言探索。長久以來,繪畫藝術面臨新的抉擇, 而灣區的歷史記憶與藝術家的真實處境使得繪畫語言有了新的衍異。這一單元展覽的重要作品包括《光粒躍遷》(陳英杰)、《森林深處》(韓建宇)、《解凍系列)(黃海清)、《媽媽》(湯大堯)、《荏苒》(黎小杰)等。
藝術家黃海清的油畫作品《解凍系列》在展廳里格外顯眼。據介紹,這些油畫作品的材質依然是丙烯顏料,但繪制方式卻打破常規。“藝術家把顏料放在冰塊上,讓冰塊在畫布上自然融化,顏料隨著冰水向四周流淌,待風干后便成了藝術家想要的作品。”
《解凍系列》 黃海清 布面綜合+冰塊
“異托邦X”單元觀照的是全球大環境中的藝術游牧族群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空間與時間的錯位中生存,他們永遠是局外人!本單元既探索城市空間與魔幻現實的交融,也呈現藝術的前沿實驗中不為人知的隱秘真實。觀眾在這一單元中可以欣賞到《投資儀式》(Bill Aitchison)、《無與倫比的驚艷》(曾中新)、《一座橋》(桂詩雋)等作品。
《投資儀式》 Bill Aitchison(比爾·愛奇森) 行為影像
“后人類世”單元則直指未來史。在科技、人工智能、數字媒體的夾縫中,肉身與情感走向物化,或許在未來考古中“后人類世”只是形而上化的地質年代,或者形而下的哲學術語,成為一個迷影重重的矛盾體。但無論如何在人與自然、當下與未來以及文化與科技的交互關系中“后人類世”無疑是客觀存在的。 這一單元比較重要的作品包括《它們活了》(吳析夏)、《水·墨》(陳錦潮)、《鱸魚》(勞大倫)、《印痕》(楊洋)等。
《印痕》 楊洋 紙本拓片
據策展人郭赟介紹,自中國當代藝術肇端,中心劇場一直在北方,尤其是高度中心化的北京,但時過境遷,南方日益成為新劇場。“隨之而來的是那些彼時具有時代和北方象征的宏大的、崇高的、厚重的以及歷史的主流敘事方式日漸離析,而個人的、日常的、地緣的以及微觀的敘事取而代之成為了新藝術的方向。”
《藝術樂園(局部)》 林奧劼 iPad繪畫、獨版、布面微噴
郭赟指出,出于歷史原因,南方各地的現代史軌跡不盡相同從上海到廈門從武漢到江西從長沙到廣州等, 均以不同的方式切入及推動著當代藝術的前行。在20世紀90年代的商業浪潮中,廣州成為了新的中心,及至深圳躍升為新超一線城市,加之回歸后與大陸往來愈發密切的香港,三城構成了珠三角城市鐵三角,如今,東莞、佛山、澳門等地紛紛入場,強大經濟體上的超級城市、大型美術館、國際雙年展、頂級藝術博覽會以及新興藝術家群體構成了珠三角大灣區當代藝術的基本生態樣貌。“灣區的歷史和現實均鏈接著海外而與主流歷史迥然不同,滄海桑田,當前的珠三角藝術生態事實上指向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甚至也可能是全球化語境中當代藝術的未來方向。”
《媽媽》 湯大堯 布面油畫
表達形式先鋒多元
這是一場以青年藝術家為主的雙年展,強調藝術家的在場,聚焦新興力量在灣區的探索與實踐,囊括AI影像、當代舞蹈+脫口秀、行為表演等多種創作形式。展覽期間,還將呈現“藝術辯論會”“野生力量-Art Talks"“藝術家成長日記” “藝術吹水集”等15場以上的公教活動。首屆灣區當代雙年展將是一場藝術與公眾無間鏈接的盛筵,期望在現實意義上建構區域藝術生態與全球化對話的“新劇場”。
《光粒躍遷》 陳英杰 畫布噴漆
據介紹,“灣區當代雙年展”緣起于“灣區當代藝術聯展”,依托深圳前三屆聯展的影響力,本屆雙年展在灣區的藝術地標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啟幕。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作為國家重點美術館兼國家一級博物館,見證了新時期中國歷史、社會和文化的變遷。本次聚焦點及輻射范圍持續擴大,對灣區藝術進行系統性田野調查及呈現,聚焦灣區先鋒青年藝術家的多元創作生態, 深入探討當代藝術的全球化命題。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周佩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