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近期于接受CBS采訪之際,好似忘卻了自身所處的究竟是哪個時代、身處哪個國家。
他侃侃而談的“美國制造”計劃聽起來激動人心,簡直就像一場“美國夢”的大派對,搞得人有些迷失了方向。
他說: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工人將會在新建的工廠里擰螺絲,制造蘋果手機,想想是不是有點過時了?
這簡直是打破了“全球化”的枷鎖邁向了“逆全球化”的未來——至少在美國的思維里是這樣。
盧特尼克這話一說出來,我差點就笑了出來。
數百萬的美國人將穿上工裝,在那高科技的工廠里從事著簡單的“螺絲工”這樣的工作,并且這一場景還發生在美國!
這可不像是二十世紀重工業時代的那種戲劇,反倒更像是個有著特朗普光環加持的“偉大美國”的版本罷了。
他硬說“這是自動化工廠”,但這可不等于機器人全自動化地搞定一切。
難道他以為這些“偉大的美國工人”都是從科幻電影里走出來的機器人修理工?
真是夸大其詞。
美國確實有技術工人,但大部分工人做的,恐怕不是修理機械,而是進行重復性、低技術含量的簡單勞動。
想想看蘋果手機會變成高達兩萬美金一部的奢侈品,你還指望消費者買賬嗎?
誰能負擔得起這“偉大美國制造”的代價?就算價格翻倍,市場還能接受多少?
既然說到手機價格,那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美國加征關稅的“手段”,想通過這些所謂的“對等關稅”把制造業拉回美國。
但你想想,最終受害的是誰?
美國消費者,普通百姓。
他們不僅要承受,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壓力,還得面對,更為高昂的生活成本。
你指望這些人去擰螺絲來拯救美國經濟,真是開玩笑——美國人想要的,顯然不是一部動輒兩萬的iPhone,而是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更荒唐的是,盧特尼克稱,美國得去建設好幾萬億美元的工廠。
這種設想,就像是從“超級美國夢”中復制出來的宏大場面,但是現實卻遠遠沒那么簡單。
每一座工廠的建立都需要巨額資金和無數細節上的努力,可這背后的高成本,到底誰來買單?
除了稅收,那些新的工廠是不會自己賺錢的。你能指望消費者一邊掙扎著生計,一邊把高價手機買回家嗎?
再說美國人心里根本沒有盼望“擰螺絲”能成就他們的未來。
網友生成ai圖片
盧特尼克無視了一個基本事實:即使美國的工人愿意做這些簡單的工作,但和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工人相比,美國工人的工資水平和生活成本,是完全無法匹敵的。
假如這些工廠確實能夠落地,制造蘋果手機的價格果真攀升至兩萬,不僅僅是中國消費者,就連美國本土的人也都會感覺到內心一陣緊縮。
美國政府推行的這場經濟“革命”并非全然是為了經濟的復興,而是滿懷著算計。
通過“加關稅”“反全球化”來實現所謂的制造業回流,其實就是將中國市場逐漸逼到死角。
別忘了特朗普早就在推特上喊出了“挺住”的口號意思不言而喻,犧牲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而贏得一場“虛榮戰”。
就如盧特尼克所言:“卓越的美國勞工”,他們能為這場,自我設限的經濟戰爭,承受怎樣的代價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