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森
午餐時間臨近,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街道橋頭村新開辦的長者食堂里飄出陣陣飯菜香。
“衛生很好,菜品也很豐富,味道可口。”鮮香可口的飯菜一上桌,老人們便圍坐在一起品嘗了起來。
看著老人吃得津津有味,見證這家食堂從無到有的橋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飛州感慨萬千?!拔业迷俾犚宦?、記一記群眾對食堂提升的建議?!敝灰婈愶w州拿出隨身攜帶的“民情日記”,翻閱起來,走到老人中。而這本日記里密密麻麻記錄了村里老人的就餐情況、群眾對食堂的建議、開辦食堂難點以及破解之道等信息。
老年人在朝陽街道橋頭村長者食堂就餐。龍文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原來,橋頭村作為城中村,許多村民在城里務工,每天早出晚歸,中午無法照顧到家中老人的飲食。通過走訪以及聽取群眾建議,陳飛州了解到不少村民急需解決老人的午餐問題。
食堂辦在哪?恰好村里的幸福院有閑置場所。
場所解決了,那食堂誰來管理?誰來掌勺?經費如何保障?面對這些實際問題,橋頭村向上級朝陽街道尋求幫助。
為此,朝陽街道一方面積極與龍文區民政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加強溝通交流,另一方面傾聽群眾意見,共同探討食堂的運營規劃。
“我們通過多方渠道解決了開辦食堂的最大障礙,即資金問題?!背柦值佬麄魑瘑T、統戰委員劉穎介紹,為破解食堂資金難題,街道積極向上爭取資金,也經過集體研究給予村里一定的補助,并廣泛發動社會愛心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今,橋頭村長者食堂已有50余名老人報名就餐。每天午餐時間,這里香氣撲鼻、歡聲笑語。
老年人在活動區娛樂。龍文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織密養老服務網,龍文區不只在老年人的“味蕾”上下功夫。今年以來,龍文區結合“民情日記”開展入戶走訪、摸底,聽取群眾意見,從滿足群眾迫切需求出發,進一步延伸推進農村幸福院助餐及適老化改造項目,加大覆蓋養老的各個方面,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
譬如,目前,龍文區已免費為全區60周歲以上特定服務對象和75周歲以上老年人開展每月一次居家上門實體服務,這項由政府購買的服務已惠及7000余名老年人。
老年人在鍛煉身體。龍文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三年來,龍文區累計投入765萬元用于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長者食堂的建設和提升改造,投入1168萬元用于全區居家養老服務購買項目,投入496萬元支持30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的托管運營及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的運營,全力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