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閱讀本文之前,希望您能點一下“關注”。這樣不僅方便您參與討論和分享,還能讓您體驗到更深層次的參與感。創作不易,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被自己的親生兒子趕出家門,這種事真的讓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啊!“娶了老婆就忘了娘”,這句老話還真是說到了點子上。
北京的李女士表示,她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給兒子買了婚房,結果卻被兒子屏蔽了整整三年,還讓她從新房里搬出去!
當時她賣掉了一直居住的老房子,拿出370萬交給兒子買婚房。如今兒子把她趕出了家門,她又能去哪兒呢?
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竟然成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她一怒之下把兒子告上了法庭,要求兒子歸還那370萬買房的錢!
母親賣掉了自己的老房子,為兒子購置婚房
李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兒子從小就是她一手帶大的。為了供孩子出國留學,她省吃儉用,只希望兒子將來有出息,好讓自己享福。
果然,兒子沒有辜負她的期望,留學回來后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也交了女朋友,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李女士心里也越來越舒坦。
然而,隨之而來的婚房問題卻讓一家人犯了難。女方堅持要有一套新房才能結婚,可這么多年送兒子出國讀書,家里幾乎已經掏空了。
李女士狠下心來,決定賣掉現在住的唯一老房子。反正就這一個兒子,以后也是要跟兒子一起生活的。
她拿著賣房得來的370萬給了兒子,換了一套通州區更大面積的房子,還是個學區房,房產證上寫的是兒子的名字。在她看來,兒子的就是自己的。
但事實證明,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母親的東西永遠是兒子的,但兒子的東西未必是母親的,畢竟他還有媳婦和孩子呢!
因婆媳矛盾,母親被兒子屏蔽,三年不聞不問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兒子結婚之后。一開始,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住在大房子里,但幾年相處下來,婆媳矛盾這個永恒的問題漸漸浮現。
按道理講,作為兒子應該在中間協調矛盾,至少做到公平公正。可是自己精心養育的兒子卻完全偏向媳婦,這讓李女士非常生氣。
2019年,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之后,矛盾達到了頂峰。兒子和兒媳一家直接搬出去住了,留下老太太一個人守著偌大的房子。
這一搬就是三年,整整三年兒子從未回家看過母親,也沒有打過一個電話,甚至連微信都把她屏蔽了。
要知道這幾年正好是新冠疫情肆虐的時候,兒子的心腸也太硬了,對母親不管不顧,難道就不擔心自己的親媽嗎?
小時候他生病,母親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現在他翅膀硬了,不需要老人了,就一腳把母親踢開,實在太過分。
李女士對兒子也很失望,這三十年的養育算是白費了!
時間來到三年后,這時孫女該上小學了,這套房子是學區房,兒子通過外婆傳達消息:他們一家想搬回來住,但前提是母親必須三天之內搬出去。
兒子還說,絕不會因為母親而讓家庭破裂!李女士徹底寒了心,當初這房子可是自己拿出了370萬買的,憑什么要搬出去?就算搬,也得先把錢還給我!
370萬到底是“贈予”還是“借款”?法院作出了判決
李女士將自己的兒子告上了法庭,要求他返還那370萬。
在法庭上,兒子卻厚顏無恥地說,這筆錢是母親贈予他的,無需歸還。他還振振有詞地說,老人給孩子買房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瞧瞧,這兒子拿錢時理直氣壯,一點愧疚都沒有。在他眼里,母親給兒子付出都是應該的,但他自己卻可以忘恩負義,這算什么道理?
不過李女士有證據,她找到了給兒子的轉賬記錄和聊天記錄,證明這并不是贈予,而是借款。
轉賬時,她特意備注:“記得還。”而且,李女士還舉證說,自己被趕出去后只能租房住,經濟困難連房租都付不起。
經過審理,法院認定這370萬的性質并非“贈予”,而是“借款”,判決兒子全額歸還這370萬。
網友熱議
這件事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是不是李女士平時對孩子太過縱容,才導致兒子不懂感恩?當他說母親給兒子買房是天經地義的時候,難道就沒有想到孝敬老人也是傳統美德嗎?
有網友評論說,這位媽媽不該傾盡所有給兒子買房,應該留一部分給自己。
還有人建議,平時最好分開住,除非人家主動需要幫助。“距離產生美”,天天住在一起,遲早會有矛盾。
居然還有網友說,“這個男人挺好,起碼向著自己媳婦。”這也太顛覆三觀了吧,向著媳婦就能把自己的親媽趕出去?
馬上有人反駁:“你換位思考一下,假如這個男的是你兒子,你賣了唯一的房子給他買新房,結果他把你趕出去了,到時候你還覺得他挺好?”
站在不同的立場,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你對此有什么想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