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謝菲)“隨著氣溫回升,最近醫院新開設的24小時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接診量持續攀升。”4月9日,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宗伯里分院門急診主任許達強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表示,作為海口首家24小時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自3月30日啟用以來,截至4月9日16時,該門診開診僅11天,就接診了108例患者,4月7日單日接診量達28例。
4月9日,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門急診醫護人員為患者接種疫苗。受訪者供圖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地醫院犬傷門診就診患者數量均有所上漲。4月9日,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一部副主任李想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該院動物致傷門診自2月11日開診以來,從個位數的日均接診量,已攀升至當前的20余例。
“近期醫院犬傷門診接診量日均已增至30例左右,致傷動物以家養和流浪貓狗為主,但也有部分患者是被倉鼠、兔子等嚙齒類動物咬傷。”4月9日,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急診科主任周冰之也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
“進入春季以來,醫院犬傷門接診量在每天80~100人。犬傷與季節有直接相關,進入4月,天氣晴好、節假日增多,人們衣著單薄肢體外露,外出游玩時接觸動物的機會也隨之增加,更易受傷,導致就診量出現上漲的情況。”4月9日,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耀秋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隨著天氣變暖,貓、狗等小動物陸續進入發情期,性情變得暴躁,比平時更具有攻擊性。”
在許達強看來,動物致傷高發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家庭寵物飼養量增加,二是春季動物進入發情期,性情較為躁動。
“狂犬病主要通過貓狗等動物的抓咬傳播。一旦發作,患者死亡率高達100%,關鍵在于預防。”許達強介紹,醫院門診可提供從傷口處置到免疫接種的全流程服務,包括專業的傷口清創、狂犬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注射、破傷風疫苗接種等。在處置標準上,按照國際通行的三級暴露分級制度:一級暴露為完好皮膚被舔舐,可自行用肥皂水沖洗;二級暴露為皮膚出現傷口但無出血,需就醫進行傷口處理并接種疫苗;三級暴露為有傷口并且出血,需聯合使用免疫制劑。
在家不小心被動物咬傷,如何應急處理?李想建議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動清水交替沖洗傷口,再用碘伏消毒;活動性出血采用加壓包扎法止血;所有動物致傷均需在傷后盡快至專業機構進行暴露風險評估。貓科動物致傷傷口存在更大的感染風險,“我在門診發現,有不少貓抓傷患者存在延誤處置現象,建議如果被貓抓傷,即使未見明顯出血,也應進行規范處置,第一時間來相應醫院治療。”
“時間就是生命!被貓狗等動物抓咬傷后,請立即前往最近的醫療機構就診。”許達強提醒。周冰之也表示,“即使是家養寵物或小型嚙齒動物造成的傷口,也應當嚴格按照規范流程就醫處置,切不可掉以輕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