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每天刷牙就是護牙的全部?真相絕非如此!
生活中藏著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習慣,正在一步步瓦解你的口腔防線。
今天就來揭秘六個最易被忽略的壞牙行為,看看你是不是也在“坑牙不倦”。
一、用牙齒當“開瓶器”
——爽一時,悔一世
“咔嗒”一聲咬開啤酒瓶蓋,殊不知,“耍帥”的背后你的牙釉質正在無聲哭泣!
牙釉質是牙齒最堅硬的“盔甲”,但再堅固的“鎧甲”也扛不住反復的“暴力拆解”。
長期用牙開瓶蓋、撕包裝袋,輕則導致牙齒表面裂痕(學名“隱裂”),重則造成牙齒折裂甚至脫落。
二、喝完飲料就刷牙
——你以為在護牙,其實在“毀牙”
“喝完可樂趕緊刷牙,不然會蛀牙!”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護牙真理”,卻不知道自己無形中成為了酸性物質的“助攻”。
碳酸飲料、果汁中的酸性成分會軟化牙釉質,此時立刻刷牙就像用砂紙打磨軟糖,反而加速牙齒磨損。
正確做法是:喝完飲料后先用清水漱口,半小時后酸性物質被唾液中和,然后再刷牙。
三、刷牙太用力
——實則是“傷牙過猛”
“刷得越用力,牙越干凈!”抱著這種心態的人,牙刷毛往往不到三個月就會“炸成蒲公英”。
過度用力刷牙會導致“楔狀缺損”——牙齒頸部被刷出一道小溝,遇冷遇熱就會酸痛。
在此推薦巴斯刷牙法:牙刷與牙齦呈45度角,小幅度震顫刷牙,每顆牙刷10次左右。
溫柔對待你的牙齒,它們才會陪你到老。
四、睡前吃甜食
——給細菌“開夜宵派對”
“就吃一口小蛋糕,吃完漱口就行!”
口腔里的細菌比你更懂“夜宵文化”。
甜食殘渣在嘴里過夜,會被細菌分解成酸性物質,持續腐蝕牙齒一整夜。
建議吃完甜食后使用含氟漱口水漱口,或者咀嚼無糖口香糖促進唾液分泌,給牙齒“緊急救援”。
五、單側咀嚼
——小心“大小臉”+“牙齒罷工”
“我習慣用右邊牙吃飯,左邊牙懶得動。”
長期單側咀嚼的人,常用側牙齒過度磨損,牙縫變大易塞牙,同時閑置側牙因缺乏自潔作用,長滿牙菌斑和牙結石;
更可怕的是,臉型會逐漸不對稱,變成“歪星人”。
趕緊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是不是一邊臉大一邊臉小?
從今天起,有意識地提醒自己用兩側牙齒輪流咀嚼,給口腔做“平衡訓練”。
六、忽略牙齦出血
——別把“小問題”拖成“大災難”
“刷牙時牙齦出血,一定是上火了,吃點降火藥就行。”
錯!牙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不是“火氣大”,而是牙菌斑刺激牙齦引發的炎癥。
如果放任不管,炎癥會向深部發展,導致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最終牙齒松動脫落——也就是“牙周病”。
若連續一周刷牙出血,需及時去看牙醫,進行洗牙、齦下刮治等,把藏在牙齦下的“臟東西”清干凈。
護牙小課堂
——拯救“問題牙齒”的黃金法則
定期檢查: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全面檢查牙齒,早發現早治療。
“武裝”牙齒:愛吃甜食、牙釉質薄弱者等高危人群可以做窩溝封閉或涂氟,給牙齒加層“保護罩”。
拒絕暴力:開瓶蓋用開瓶器,撕包裝用剪刀,專業的事交給專業工具,別再讓牙齒當“兼職工具人”。
牙齒是陪伴我們一生的“合作伙伴”,別等它們“罷工抗議”才后悔莫及。
從今天起,告別這些壞牙行為,“溫柔”對待你的牙齒,讓它們陪你吃遍世間美味!
說明:文字原創,圖片由AI生成。
作者:郝學婧
編輯:李碩然 唐蔚
審核:姜峰 李雅琴
關注“姜大夫答疑”
分享交流專業、有趣的健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