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目光聚焦于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地震”時,中東地區正炮火連天,以色列對加沙地帶重拳出擊,展開了大規模軍事行動。
今年4月7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前往美國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會晤。
這已經是特朗普1月重新上臺以來兩人的第二次會面,上一次會面時,以色列剛和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而此次會晤時,停火協議已經完全破裂。
據美聯社4月7日的長篇報道,自今年3月以色列和哈馬斯的停火協議破裂、以色列重啟在加沙的地面行動以來,以色列在加沙的占領區域已經擴大了一倍之多。
目前以色列的掌控區保守估計已經從停火前的25%達到了整個加沙面積的50%,實際控制面積可能比這一數據更大,這意味著超過80萬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
以色列在占領區采取了類似“焦土政策”的做法,大肆破壞,試圖讓巴勒斯坦人難以回歸,所謂“焦土政策”,就是將占領區與的建筑以及基礎設施全部毀壞。
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與特朗普會晤的前一天,以色列繼續襲擊了加沙地帶。
據巴勒斯坦《圣城報》報道,當天因以色列軍隊襲擊加沙地帶而死亡的人數已經達到40余人。
那么,以色列具體是怎樣擴張在加沙的領地的呢?
以色列如何擴張在加沙占領地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呈現出典型的“外科手術式”擴張的特征。
根據美聯社獲取的軍方內部文件顯示,以色列占領的新區域主要是集中在加沙北部與以色列接壤的緩沖地帶,以及貫穿加沙中部的戰略走廊。
以色列的這種戰略布局將加沙切割成南北兩個孤立區域,有效阻斷了哈馬斯武裝人員的地下隧道網絡。
以色列軍隊在占領加沙的過程中采用了“三維控制”的戰術,地面部隊每推進500米就建立永久性哨所,空中的無人機進行24小時無死角監控,地下則通過定向爆破摧毀隧道系統。
這種立體化控制,使得被以色列軍隊占領的區域不可能出現反抗力量死灰復燃,一旦有苗頭就會被以軍扼殺在搖籃里。
以色列軍隊對加沙的打擊十分殘酷,人道主義危機在這場軍事行動中呈現出來。
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的監測數據顯示,加沙北部現存的醫療設施僅剩戰前的17%的接診能力,90%的居民日均攝水量不足世衛組織建議標準的1/3。
以色列對于救援物資的封鎖十分反人性,完全不留活路,不僅禁止燃油、建材等戰略物資進入,就連嬰兒奶粉和醫用紗布都在管制清單之列。
在這種全面封鎖之下,加沙出現了現代戰爭中罕見的復合型饑荒。
食物短缺導致難民們營養匱乏,缺乏凈水設備引發難民們生理性脫水,醫療系統崩潰造成很多傷者無法獲得及時治療而死亡。
那么,以色列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機侵略襲擊加沙呢,此舉又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以色列侵略加沙的時機與造成的影響
以色列這次軍事行動所選擇的政治時機是經過精密計算的。
2024年時以色列承受著空前的國際壓力,聯合國大會以153票贊成通過停火協議。
今年年初國際形勢突變,敘利亞政權更迭導致伊朗武器的輸送線中斷,也門胡塞武裝與美軍的對抗升級,歐盟因為能源危機自顧不暇。
更關鍵的是美國政治風向的轉變,特朗普重新當選總統后,特朗普政府不僅取消了對以軍援限制,更在安理會動用了否決權阻止停火協議。
這些國際形勢的變化使得以色列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行動自由,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今年的內閣會議上說:“我們正面臨二十年來最佳的戰略窗口期。”
曾經令以色列忌憚的武裝力量黎巴嫩真主黨,在失去伊朗經由敘利亞的武器補給后,火箭彈庫庫存量已經從2024年初的15萬枚銳減到不足3萬枚。
以色列軍方情報顯示,真主黨高級指揮官傷亡率在3月空襲中達到47%,直接導致其指揮體系出現斷層。
這種實力的此消彼長使得以色列敢于在加沙行動期間,同步對貝魯特實施"斬首式"空襲,這種雙線作戰的底氣在五年前根本無法想象。
新成立的敘利亞臨時政府為了獲取國際承認,默許以色列對戈蘭高地外圍30公里區域("東加利利安全區")的實際控制。
這里不僅飽含著重要的水資源,還掌控著通往敘利亞大馬士革的戰略通道。
以色列在這個區域的兵力部署已經從戰前的3個營增加到現在的7個機械化旅,形成了面向敘利亞的永久性前沿陣地,這使得伊朗經伊拉克向黎巴嫩的陸路通道被徹底切斷。
結語
以色列軍事襲擊加沙不僅對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也對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
國際社會需要密切關注,積極推動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巴以問題,避免沖突進一步升級,為中東地區帶來持久的和平與安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