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界巨震之后,許家印身陷囹圄,各房企掌門人紛紛卸杠桿、降負債,開源節流。
繼融創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債務重組順利削債的房企后,龍大集團于近日也傳來了好消息。
800億債務重組,千億房企有望起死回生。
紀海鵬作為龍光集團一把手,始終作風強悍,他曾在業界多次創下土地開拍最高價紀錄,也被稱為“地王收割機”。
一直以來,龍光集團名聲在外,但紀海鵬卻為人低調,在重大場合也鮮少露面。
誰能想到,令他走入大眾視野,居然是因為債務問題。
紀海鵬苦苦推動債務重組,已耗時兩年之久。
早在2022年8月,龍光集團就發出公告稱,有5筆境外債務近17億美元無法付息。同時將啟動全面境外債務管理,以實現更穩定的企業運營,解決境外債務壓力。
曾經紅極一時的潮汕千億房企,陷入了債務危機。
而龍光集團并不是第一家提出境外債整體管理方案的房企。在此之前,世茂、佳兆業和富力均進行過各種嘗試,可是成功者屈指可數。
幸運的是,紀海鵬攜龍光集團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于3月17日發布公告稱,境內債務重組方案先期落地,共涉及21筆合計金額約220億。
此方案一旦順利完成,紀海鵬可重組境內外債務800億,為龍光集團擺脫債務泥潭迎來曙光。
在業界,投資人的信任就是企業的生死牌,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懸在龍光集團頭頂之上。
自恒大集團爆雷引發地產界巨震以來,眾多房企泥沙俱下,誰能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誰就有可能轉危為安。
與恒大掌門人許家印假借離婚轉移資產、“躺平擺爛”消極應對方式有所不同的是,紀海鵬一次次都在努力龍光集團的重啟尋求生機。
他不但積極行動獲取債權人的諒解,還將公司部分大灣區土儲資源“割肉”出售,多方籌措現金資源和股票資源加入到重組方案中,這對于舉步維艱的龍光集團來說實屬不易。
龍光集團的誠意,被眾多債權人看在眼里。
紀海鵬打出“現金收購+短期票據+可轉債+長期票據”的組合拳,可整體削債比例達到了7成。此次削債預期如果達成,將大大降低龍光集團的債務壓力。
紀海鵬帶領龍光集團積極自救,終于闖出了一片生天。
一直以來,潮汕系商人那股子豪氣和拼勁在他身上一覽無余。
商海沉浮,紀海鵬究竟是如何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呢?
都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1996年,紀海鵬瞅準地產騰飛的商機,和弟弟紀建德從汕頭這片土地上一路高歌猛進,短短幾年時間就占領了汕頭房地產三分之一的份額,在當地打響了品牌。
但此時,紀海鵬并沒有停止腳步,他將目光落在了充滿挑戰與活力的深圳。
2003年,紀海鵬憑借在汕頭積累的經驗迅速開疆拓土,以先聲奪人之勢先后以2.86億、6.81億,拿下深圳寶安中心和佛山天湖酈都“地王”,在深圳漸漸站穩了腳跟,龍光也一躍成為深圳不可小覷的潮汕系房企。
2011年,龍光地產總部入駐深圳。也是在這一年,龍光地產成為了中國地產百強企業。
兩年后,紀海鵬帶領龍光赴港成功上市。
5年間,港股2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僅有11家公司凈資產收益率持續超過20%,而港股房企中只有龍光位列其中。
紀海鵬踏著地產行業上行的春風,大殺四方勢不可擋,龍光集團也跨入了一線千億房企的行列。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龍光集團和其他地產企業一樣都是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經營模式。
如果遭遇市場環境變化,資金鏈一旦斷裂,就會出現違約風險,企業也將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
家族控制權過分集中,決策流程不透明,表外負債率過高,是很多家族式地產企業存在的致命問題。
從2015年開始,紀海鵬就引入了現代管理機制,高薪聘請外部經理人,在投資、運營、產品等方面參與管理和決策。
然而自身的家族管理體系,其實和外部經理人很難形成合力。
縮減美元債規模,放緩二三線城市擴張,沒有被及時采納,而土地投資失控,高溢價拿地埋下了龍光集團債務危機隱患。
2017年,龍光以總價168.55億港元拿下鴨脷洲“地王”,打破了香港近20年土地總價紀錄。連一向爽氣的新鴻基掌門人郭炳聯都感嘆,這是“顛價”。
在擴張的快車道上逆勢而行的龍光集團,從大灣區直取長三角。
遺憾的是,2019年龍光集團在長三角地區銷售額僅拿下30億,僅為華南地區銷售額的3%。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2020年8月,針對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施行,地產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前有恒大曝雷,后有融創違約,龍光集團在這場大洗牌中也未能幸免。
2022年1月,龍光集團存在未披露美元私募債的消息不脛而走。
隨著傳聞的持續發酵,龍光集團先是澄清傳聞,轉身又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承認了存在10億美元的擔保私募債。
不斷反轉的消息,打擊了資本市場對龍光集團的信心。
當年5月,龍光集團宣布停牌。
8月7日,龍光集團公告暫停支付5筆境外票據到期的利息。整個集團賬上382億現金中,只有170億屬于非限制現金。
龍光集團首次公開承認流動性危機,正式宣告暴雷。
8月24日,在經歷了3個多月停牌后龍光集團復牌,但投資者對于這個曾經的房企“模范生”紛紛“用腳投票”。
開盤即暴跌57%,股價一度不足一港元,市值瞬間縮水至67億港元,“龍光集團股價淪為仙股”的話題沖上熱搜。
此時的紀海鵬主動站出來表示,不會躺平,也不會欠債不還,將努力自救。
曾經大刀闊斧“買買買”的龍光集團,轉而開啟了“賣賣賣”的模式。
此后,紀海鵬親自牽頭與境外債權人進行了16輪談判,最終將境外債展期至3-4年,本金削減20%。
龍光集團將部分購入地塊折價處理,清理舊改項目并緊急轉讓;還質押南寧、珠海等地塊項目股權以獲取融資;境內債則以“現金+實物兌付”的組合方案,折價抵債。
2024年以來,龍光集團將經營重心轉向化債和保交付,極力促進銷售回款、不斷縮減集團經營開支,為重組方案的持續推進提供了可靠保障。
截至2024年7月,龍光集團多措并舉終于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有超過92%的現有票據持有人已簽署了債權人支持協議。
紀海鵬通過不懈努力證明了保交房促削債的決心,以力求達成境內外債務的重組。
2025年2月,龍光發布公告其境外債權人支持率已達80.8%,只待香港法院批復。
3月17日,境內債務重組方案公布,至此境內外債務重組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紀海鵬深知,債權人能夠認可重組方案,源于龍光集團手握大量優質資產,這也正是他的底氣所在。
僅香港凱玥項目,價值就超300億人民幣并且目前已處于現房狀態。這個項目若能順利回款,就能幫紀海鵬回籠百億資金。
但目前,龍光集團不單債務纏身,銷售業績也確實慘淡。2024年銷售額為84.3億,今年1-2月份,僅僅回款10億元。
紀海鵬之前還曾自信地稱:“龍光是能笑到最后的民營房企之一。”
而龍光集團能否真正笑到最后,還要看能否真正解決流動性資金的問題。
要想盡快上岸,債務重組方案落地只是第一步,后續還得等待市場進一步回暖。
未來,任重而道遠,留給紀海鵬的挑戰無處不在。
參考資料:
1、21世紀商業評論:《潮汕地產大佬,重組800億債務》
2、見聞地產:《潮汕地產大佬再闖生死關》
3、新京報:《龍光集團:92%境外債持有人簽署重組支持協議》
4、新浪財經:《房企高管的一次群體滑坡》
作者:紅菱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